【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

【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

ID:32078721

大小:15.00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1-31

【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_第1页
【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_第2页
【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_第3页
【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_第4页
【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官吏人才选拔制度一、中国选拔制度的产生二、中国选拔制度的发展阶段三、中国选拔职制度的意义TableofContents目录一.中国选拔制度的产生选官制又称仕进制,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规程。因此这是在国家产生后才出现的,也就是在夏商周时期开始出现中国选官制度。在此之前的部落中出现过的选贤的方法,例如“禅让制”,则可称为中国选官制度的萌芽。二.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阶段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进程,苏轼曾总结为:“三代以上处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宋代)出于科举。”因

2、此,总体上说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梨了世卿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四阶段。世卿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卿制1、世卿制的出现世卿制的实行主要是夏商周时期,这个时期官员由王或后任命,官职世代相袭。正如清人余正燮指出:“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王朝或诸侯国的重要行政长官由至亲贵族充任,血缘、亲疏是任命的标准。这种选官职是具有明显的“家天下”特征,所反映的政治原则便是“大人世及以为礼”。因此在这三个朝代,几乎没有一个庶人能够跻身卿大夫之列。2、世卿制的发展到了周代,世卿制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当时推行的宗

3、法制、分封制紧密集合在一起,使得王室和诸侯国内的官制和卿士以嫡长子世袭罔替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因此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贵族就是大小封君,他们世代占有田地,也世代垄断官职。分封制世卿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分配国家权力按照宗法关系进行层层分封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将贵族的财产和地位固定下来3.世卿制的衰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为了争霸,求贤纳士成为了各诸侯提高实力的重要手段。原来的贵族不论是否具有管理国家的才能,凭借宗法和血统的关系,便世代霸占官职,享受爵禄,因而也滋生了在其位不谋其事的行为。为了达到富国强兵,各国对人

4、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养士之风盛行。因此打破世官,确立任用贤才的选官制度成为了当时的必然趋势。诸侯国具体事例如下:齐任用管仲“三贤之法”“招贤之制”秦任用百里奚奖励军功赵“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俭财用,察度功能”魏“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韩“为人君者操契以责其名”战国时期,出现了特有的官职,“客卿”——即“以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客卿制是由“宾客”率兵出征,通过战场的实际检验,获得显赫军功后便拜为卿、相。这种制度结合了“以客出仕”和“奖励军功”的特点,标志着战国时期选贤制度的完善,世卿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5、察举制1.察举制的确立察举制的发展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乡里选举制度,从乡民中选拔模范驯从教化、德行道艺优良者担任大夫以下的官职。在汉朝,统治者意识到军功出仕的选官方法在战乱纷繁的时期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战争中的勇力并不能替代治理国家所需要的智能;并且因军功而起的大臣通常使君主感到难以驾驭,为此从文帝开始,统治者吸取了古代的选举思想,正式确立了察举制度。地方按照皇帝举荐的科目来如“贤良”、“孝廉”、“秀才”来推选人才作为官吏。有所不同的是,察举制所推选的人才并不止于乡吏,而是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官员。察举制主要实行于两

6、汉时期,魏晋南北朝亦有所沿用。从现任官吏中“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文帝以儒术取士;范围扩大到布衣之士;增加“孝廉”、“秀才”等科目汉武帝按人口比例察举;官吏富豪子弟居大多数西汉后期限年考试法;察举在先,考试在后东汉2、察举制的发展两汉时期,察举制经过了以下变化:3、察举制的利弊第一,打破家庭出身的束缚,扩大人才的来源。第二,官吏任免权由中央专管,有利于中央集权。第三,设立多种名目,有利于招揽各类人才。第一,为求举荐,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者屡屡发生。第二,缺乏严密的考核机制,官员易徇私舞弊,贿选之风盛行。第三,“门生”、“

7、故吏”与荐主结党营私,垄断仕途。利弊九品中正制1、兴起原因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口流徙,考详无地。其二、累世公卿中既是豪强地主,又是鸿儒名士,他们把持舆论,对官府察举具有决定性影响。为打破名士集团垄断选举的局面,防止结交托请,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下品下上、下中、下下上品中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2、具体内容:在各州、郡、县择贤有识鉴者为大、小中正,区别人物,定为九品。人物的品级还因其现实表现而有所变化。中正所定品级是授官的凭据。三品以上能够进入仕途,三品以下皆为卑品。但在门阀制度之下,九品中正制形成了“

8、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曹魏将品评人物、选拔官吏的权力由政府所有创立期成熟期两晋士族独占上品,成为巩固门阀的工具;士庶严格区分南北朝社会混战,士族势力衰落。选举“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衰落期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概况科举制1、科举制的产生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儒林》中已有举秀才、问方略、试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