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

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

ID:19331684

大小:43.29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01

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_第1页
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_第2页
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_第3页
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_第4页
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选拔官吏的制度演变  篇一:官吏选拔制度的变迁  官吏选拔制度的变迁  ——公务员选拔制度启示  摘要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1、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

2、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2、荐举制  即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察举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它也是荐举制精髓所在。察举分诏举与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特殊人才。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人才。征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为“辟”。东汉后期选拔官吏中钻营请托、结党营私和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察举、征辟制渐趋败坏。曹魏时期曹丕接

3、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设大小中正官,负责按家世门第和道德才能品评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级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分类上是一种创新,选才标准趋于周密。魏、晋时期门阀统治的加强,士族门阀把持中正,造成“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族无过进之路”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沦为门阀统治的工具。  3、科举制  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隋炀帝时又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并创立了以

4、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创于隋代,形成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主要选拔制度。科举制虽为隋、唐以后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但世袭制,荐举制以及军功、吏进、纳赀捐官、荫封等其他选官制度作为科举制的补充形式仍继续存在。  引言  本篇论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进行剖析,分析每一种选拔制度在不同时期的背景、产生的原因、所起的作用等等,对不同选拔制度进行评价,通过对不同的官吏选拔制度的理解增加对我国古代官吏选拔管理制

5、度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并对现如今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提供借鉴。  正文  先如今中国最为吃香的职业非公务员莫属了,公务员在社会上的地位、权利、工作稳定等都成为它在老百姓口中成为“金饭碗”的强有力的依据,公务员的报考在这两年的国际民生的大环境下变得越发的“走俏”,在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面对就业困难的局面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考公务员的热潮当中来了,面对一个职位经常出现几千人报考的局面,先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就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社会持续的公务员热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的思

6、考。  说到公务员选拔制度,我们不难联想到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给  我们留下多少对于官员选拔的制度,如世袭制、举荐制、科举制这些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官吏选拔制度,这些制度在不同时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强有力的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这些官吏选拔制度在把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与优势,但是也随着历史的前进它们都难以掩盖它们所具有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可以从这些制度中看到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展现的智慧,在这些智慧的成果下我们可吸取有用的部分,并对这些制度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我们先在的公

7、务员选拔制度的优缺点。  一、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  在中国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这一制度体系,从源头上就与西方文明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演变中,中国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继承了较多的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了以宗法制为代表的制度建构。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到战国时期诞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随着秦汉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建立,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开始主宰中国古代的社会。在随后的王朝更替中,官僚体制越来越完善。直到晚清,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专制集权的王朝政治才

8、走到了尽头。  三代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刑并用。到了战国,法治兴起,刑罚转变为法制,产生了细密严酷的秦律。汉代以后,王霸并用,礼法融合,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华法系”。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制度。从汉代的察举开始,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创立科举制,一直发展为明清的八股取士。这一制度体系,不但保证了封建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而且开创了官民之间的上下通道,对于保证古代社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