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05662
大小:37.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8
《这样进行作文教学有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这样进行作文教学有效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早就说过:作文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攻方向。一、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1、作文围绕生活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参与生活——劳动、参观、采访、布置会场,写大标语、主持队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口、动脑、动眼、动手、动腿。当学生在一起创造着充满激情和学校生活时,学校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灵感
2、。同样,在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教师如教会学生及时将灵感捕捉,那么写作的兴趣将自然而然来到学生身边。学校生活中为体锻达标,学生们拼命练跳绳,以至迈开双腿艰难时;为孤老送饭,家长陪伴学生登门慰问感受社会贫困阶层生活状况时;为保护牙齿,咬上牙托,感受党对下一代健康的关心时;为庆祝香港回归,班队会上“小主持人”“小演员”纷纷施展自已才能,获得好评时……作文应运而生就不足为怪,学生写作时兴趣盎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从作文心理的一般原理看,学校的作文练习对于学生首先总是表现为一种外发性写作需要,只有当这种“外发性”写作需要与学生内在的写作需要平行
3、叠合后,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活动才得以展开。作文围绕生活转,就是让学生的“内在”和“外发”叠起,让他们一般压抑不住的激情通过作文得以渲泄。2、教师要围绕学生转要让学生的作文兴趣永葆,还必须让学生习作的胆子变大,允许他们的思想驰骋遨游,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一颦一笑;千万不能让违背教学规律的清规戒律束缚他们可爱的童贞。在激发写作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考虑的不是该干些什么,而应是不该干些什么,少干些什么。学生一旦爱上作文,还用担心他“写得怎么样”吗?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大胆取舍教材规定之作,灵活执行标准要求。(1)教材中的单元作文可提前,可推后;可改动,可不做。教师应通读作文
4、教学要求,熟知各年级段要求落实的写作知识点,根据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单元作文作调整。此外,小学作文的体裁完全可以包容:日记、板报稿、调查报告、小论文、童话、诗歌……用各种形式来袒露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2)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以少求多、以低求高、以慢求快、以实求活。目前小学阶段对作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存在着许多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习作兴趣,那就是急于求成,贪多求快,贪高求深,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明显差距。难为了学生,急坏了教师,其实正是教师自己没有掌握“度”,主观设制枷锁,自己上套。实践证明,以少求多、以低求高、以慢求快、以实求活是一条训练的捷径,
5、是激活作文教学的良策。二、把开发学生的情感与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保证文章有真实情感才能动人。“辞以情发”就是这个道理,智力是人的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情感具有调控深化的作用,情感又常具有理性不可取代的作用,情感与思维是互动的,只有把开发学生的情感与发展学生智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保证,作文教学才得以成功。我们认为:1、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是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是诱发学生情感思维的因素,外物和内情碰撞才可能闪现火花。作文贵有真知灼见,贵有自己有思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让他们的生命激情张扬。以学校生活常见的
6、“老师生气了”为例,学生在老师动怒时,定会触动心灵,他们会随着老师的语言动作做出不同的思考。顿悟、检点自己有之;担心、忧虑有之;委屈、不安有之;反感、生厌有之……无论从什么角度思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迸发,情感的闸门已打开。作文教学时只要学生回忆事态的过程,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情感与思维的道德畅通,即使他们用“大发雷霆”“如一头愤怒的狮子”“火冒三丈”这样的词句,也千万不能用“有损教师形象”来指责学生。2、教学语言的情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每个班级总有少数学生是思维呈潜藏状态,然而他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片可垦的“处女地”。因此,要善于用睿智的目光去开发他们一星一点的
7、思维火花,爱护他们一闪一烁的思维积极性,类似“相信你会成功”的语言能让学生终生难忘。曾有这样的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用了这样的语言:王玉,你整篇文章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你对老师发火的原因叙述得很简练,我知道你用了一番心思,随便问一句,老师发火时的样子实在令人惧怕,吓着你了吧?试试看,回忆一下,再描写一段老师动作、语言,那么,文章会更有情了。以上的对话,老师用学生的名字来称呼,能获得学生对教师的亲切之感,因为学生看到老师认真浏览了自己文章,信任感油然而生,由此出发,老师再提出问题,学生极易接纳。这时学生把教师的要求看作了对自己的关爱,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在积极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