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德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德育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黄秀梅陶行知先生所建立的生活教育原理是他的教育思想精髓。其创造性的教育思想以培养真善美的生活目标为目标,强调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教育即生活,要打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樊篱。在教学方法上,要求采用启发的、自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以取代主观主义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学方法,围绕实践,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教育观念上,强调教师的观念更新,为儿童的创造创造宽松民主的环境,解放儿童的身心。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一反传统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状况,对今天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传
2、统的德育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脱离生活;方法简单生硬,忽视内在生成;师生关系紧张,学习环境压抑。其结果造成教和学的分离,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的愿望和能力。而现代的和谐德育不仅要以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最基础的导向,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德育教育生活化,把生活教育化其实更是现代和谐德育的主要特点,并且是和谐德育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鉴于此,我们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先生的教育思想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以此促进和谐德育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把和谐德育的建设思想和先生的教育理论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
3、特色的,和谐的、新的德育教育思想构架。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和谐德育建设的启示 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以说,陶先生对德育过程、德育实效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看德育的实效性,也必须看到德育是一个
4、“千教万教”“千学万学”的持之以恒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学生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宏观的讲,学校德育的实效应该用一代人进入社会后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来衡量。因此,德育的实效性不能简单地要求立竿见影,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眼前的学生在我们的严加管束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的水平就是我们的德育实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给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做到和谐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和谐性特别是小学教育时期,给学生的终生奠定一个良好坚实的德育基础,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5、 陶先生的思想赋予了新的历史时期德育教育更深刻的内涵。学,做,用的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蕴涵着德育教育必要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和谐性,对于我们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德育教育的创新性、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和谐德育的建设是各个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战略思想来整体推进的一项系统的工程。这个过程并不是独立存在、完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在协调和配合中,师生的关系,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都成了和谐德育的教育主体,根据先生的思想,我们不难理解和谐德育要建立相互和谐的环境和主体
6、关系。此外,德育归根结底是把德育内容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品质。而德育内化是否收到实效,关键是取决于遵循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实践过程中独具慧眼,坚持“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提出的这种独具特色的德育方法,不但丰富了生活教育理论,更为提升现代道德和精神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构建新时期和谐德育给出了一个合理的科学的体系构架,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和谐德育的内涵,把德育的生活化,把德育的基础原理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具有时代的瞻性和德育教育的全面性
7、,更为主要的是完全体现了和谐与德育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陶行知思想在建设和谐德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陶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强调加强道德教育工作的意义。陶先生还精辟地论述了道德观念必须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意义,要求人们要不断修正个人伦理道德观和规范,与社会同步地更新自己人生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信息时代里,课堂可以无限的延伸。但课堂依然是文化课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同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