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doc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doc

ID:50235781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7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doc_第1页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doc_第2页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doc_第3页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CT特点、危险因素、预后及临床治疗。方法:总结近两年外伤性脑梗死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外伤性脑梗死CT表现为局灶性中线附近的基底核区低密度灶,在梗死形成过程中血黏度、红细胞压积降低,抗凝血酶含量增高起一定作用,临床上颅内血肿及水肿、低血压、使用止血药是外伤性脑梗死诱因。结论:颅脑外伤后应警惕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及时减轻脑水肿、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稀释血液的药物应用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外伤脑梗死临床治疗

2、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26例,对其中14例发生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及16例颅脑外伤未发生脑梗死的CT表现及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抗凝血酶含量、血沉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包括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酉干、甘露醇、地塞米松、维持血压正常,止血剂应用;及时观察患者的凝血机制变化调节药物。溶栓药物使用氨甲环酸、6—氨基己酸、肝素、阿司匹林药等。结合文献学习、分析。结果外伤性脑梗死的症状大多出现在伤后1天或更长时间,CT表现好发于一侧基底节区单发腔隙性梗死,病灶呈

3、小斑片状低密度区,直径多在lcm左右。临床化验检查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血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凝血酶含量偏高。血沉两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o见表lo讨论外伤性脑梗死是在颅脑外伤24小时后出现的一种并发症[1]。部分患者CT检查时受伤已超过1天,在头颅CT检查中发现的梗死灶,只要能确定为颅脑损伤所致,称为外伤性脑梗死。本组病例脑梗死发生在基底节区是由于基底核区的豆纹动脉、深穿支动脉动脉等,细长而迂曲,并呈直角分支的终末动脉;本组9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均50岁以上是

4、由于高龄组患者血管弹性减退,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髙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病史,是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有文献认为[2],原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嗜酒等自身因素引起的脑血管弹性差的患者,在严重颅脑外伤时,易出现大面积梗死。今后在工作实践中应密切观察。在外伤性脑梗死形成的众多因素中,血流变化和血管壁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液成分及功能的改变是血栓形成的物质基础。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的升高使血流缓慢,脑血流量下降,抗凝血酶含量减少使血液处于易凝状态,在外伤性脑梗死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血沉因素可能

5、与我院化验设施和病例数少有关,结合文献复习外伤性脑梗死血沉明显降低。总之,颅脑外伤后应警惕脑梗死发生,减轻脑水肿、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稀释血液的药物应用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4]。外伤只是发生脑梗死的一个诱因,处理时应加用抗凝及溶栓等内科综合治疗措施;为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积极早期干预抗凝及溶栓等内科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外伤性脑梗死在诊断上应注意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梗死、局限性的炎症、烟雾病等相鉴别。参考文献1柴中民•外伤后脑梗死[J].中华神经外科

6、杂志,1998,14(4):251.2林宜生,漆松涛,林庭凯,等•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342—344.3杨术真,李栓德,李丽娜,等.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的初步研究.中华创伤杂志,2002,18(4):242—243.4单爱军,吴耀晨,陈建良,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对策.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2):715—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