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

ID:50174564

大小:33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09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_第1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_第2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_第3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_第4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课件 作者 吴学清 主编 第五章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2正等测的画法正等测常用的基本作图方法是坐标法。作图时,先定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画出轴测轴,再按立体表面上各顶点或线段的端点坐标,画出其轴测投影,然后分别连线,完成轴测图。下面以一些常见的图例来介绍正等测画法。分析如图5-3,正六棱柱的前后、左右对称,将坐标原点O0定在上底面六边形的中心,以六边形的中心线为X0轴和Y0轴。这样便于直接作出上底面六边形各顶点的坐标,从上底面开始作图。(一)正六棱柱作图(1)定出坐标原点及坐标轴,如图5-3(a)所示。(2)画出轴测轴OX、OY,由于a0、d0在X0轴上,可直接量取并在轴测轴上作出a、d。根据顶点b0的坐标值X

2、b和Yb,定出其轴测投影b,如图5-3(b)所示。(3)作出b点与X、Y轴对应的对称点c、e、f。连接abcdef,即为六棱柱上底面六边形的轴测图。由顶点a、b、c、f向下画出高度为h的可见轮廓线,得下底面各点,如图5-3(c)所示。(4)连接下底面各点,擦去作图线,描深,完成六棱柱正等测图,如图5-3(d)所示。由作图可知,因轴测图只要求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一般不要求画出,故常将原标注的原点取在顶面上,直接画出可见轮廓,使作图简化。分析如图5-4,直立圆柱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上、下底为两个与水平面平行且大小相同的圆,在轴测图中均为椭圆。(二)圆柱可根据

3、圆的直径φ和柱高h作出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中心距为h的椭圆,然后作两椭圆的公切线即成。作图(1)作圆柱上底圆的外切正方形,得切点a0、b0、c0、d0,定坐标原点和坐标轴,如图4-14(a)所示。(2)作轴测轴和四个切点a、b、c、d,过四点分别作X、Y轴的平行线,得外切正方形的轴测菱形,如图5-4(b)所示。(3)过菱形顶点1、2,连接1c和2b得交点3,连接2a和1d得交点4。1、2、3、4各点即为作近似椭圆四段圆弧的圆心。以1、2为圆心,1c为半径作cd和ab;以3、4为圆心,3b为半径作bc和da,即为圆柱上底的轴测椭圆。将椭圆的三个圆心2、3、4沿

4、Z轴平移高度h,作出下底椭圆(下底椭圆看不见的一段圆弧不必画出),如图5-4(c)所示。(4)作椭圆的公切线,擦去作图线,描深,如图5-4(d)所示。[例5-1]如图5-5所示,已知具有四坡顶的房屋模型的三视图,画出它的正等测。(a)[解](1)看懂三视图,想象房屋模型形状。由图5-5(a)可以看出:房屋模型是由四棱柱(长方体)和四坡屋面与屋檐平面所围成的平面立体所构成。四棱柱的顶面与四坡屋面形成的平面立体的底面相重合。因此,可先画四棱柱,再画四坡屋面。(2)选定坐标轴,画出房屋的屋檐。如图5-5(a)所示,先选定坐标轴。然后,如图5-5(b)所示,画出轴测

5、轴OX、OY,并沿OX轴方向截取x1,沿OY轴方向截取y1,从截得的点分别作轴测轴OX和OY的平行线,就画出了屋檐的正等测。(b)作屋檐和四棱柱(3)作下部的长方体。如图5-5(b)和(c)所示,过各顶点向下引可见的铅垂线,分别截取四棱柱的高度z1,顺次连接截得的点,即得下部长方体的正等测。(b)作屋檐和四棱柱(c)作四棱柱(4)作四坡屋面的屋脊线。屋脊线为侧垂线,在平面图与正立面图上反映真长。如图5-5(d)所示,可先作屋脊线在XOY坐标面上的次投影,在XOY坐标面上,取四棱柱顶面的平行于OX的中线,在这条中线上,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截取x2,截得对称的两点

6、,这两点之间的中线为屋脊线的次投影,过这两个点向上引铅垂线,截取z2,连接截得的两点,即为屋脊线的正等测。(d)作屋脊线H面次投影及屋脊线(e)连斜脊,校核,清理图面,加深图5-5作房屋模型的正等测(5)如图5-5(e)所示,过屋脊线上的左、右端点分别向屋檐的左、右角点连线,即得四坡屋顶的四条斜脊的正等测,便完成这个房屋模型正等测的全部可见轮廓线的作图。(6)校核,清理图面,加深图线,作图结果如图5-5(e)所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