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不良习惯之方法2.doc

矫正不良习惯之方法2.doc

ID:50137931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矫正不良习惯之方法2.doc_第1页
矫正不良习惯之方法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矫正不良习惯之方法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矫正不良习惯之方法2读数学书习惯的矫正:先前做的活动单当中含有“课前学习这一块”,我自然是先弄清楚题目中的基础性旧知识以及要求学会的新知识,设计具体的题目,解决一个个我认为的“障碍”,当时真是“自满”,觉得孩子们学懂例题有保障。其实,我这种师本设计已经把人的知识学习误解成了一个个“拼装的过程”,先学习部件(比如化简方程左边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再把部件拼成整体。当然,也不能说这种预习方式没有效果,效果还是有的。对付考试还真是有效的。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学习是以人作为中心的过程,而人对事物的认识,所需要的有机性和致密性,必须通过学生本身的感悟和内化才能实现。那么这样说来,是

2、不是就不要书本知识了呢?教育教学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书本知识,而在于我们如何让学生认识由书本所表征、实际上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完整、有机和生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往的设计,总是忽视了人作为有机体的特征,而把教育过程转化为可以灌输的条文或步骤,以为只要灌输了这些条文或采取了这些步骤,就可以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需要认识的客体。于是,对事物的分析性研究,代替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这就带来了教材的过度分析化。有的时候,孩子们对整个例题都能作完整解答了,教师还非要问出第一步什么意思?第二步什么意思?等等。反而学生被问得模糊了。但是,我又想,如果孩子们对题目真正理解了,既有高屋建瓴的整体把握,又对

3、具体解题过程一清二楚,岂不是更好吗?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也有不同的地方。语文上的过度分析,是一种误解和异化。但是,数学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不容许“糊涂”。这是我的理解。也许,关于数学读书,在发给预习单之前,让孩子们自主阅读、自主内化,然后检查阅读、内化效果,在必要处老师“登台亮相”,效果会更好吧;我将尝试。还有个问题,有的孩子根本就不会读数学书,怎么办呢?这些孩子集中到一块儿,老师和他们一起读,引导他们读,时间久了,他们也会读数学书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