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042609
大小:608.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3-08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章志芳 16816_工程力学(第8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8章组合变形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8.1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8.28.1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是工程上常见的变形形式。工程中,在工作状态下的构件一般都处于弹性范围内,而且变形也非常小。作用在构件上的任一载荷所引起的应力一般不受其他载荷的影响。因此,其强度可应用叠加原理来分析计算。现以如图8.1(a)所示的悬臂梁为例进行说明,其步骤如下。图8.1示例(1)外力分析。悬臂梁在自由端受力F的作用,力F位于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并与梁的轴线成夹角。将力F沿平行于轴线方向和
2、垂直于轴线方向分解为Fx和Fy,大小分别为Fx=Fcos,Fy=Fsin分力Fx为轴向拉力,将使梁产生轴向拉伸变形,分力Fy的方向与梁的轴线垂直,将使梁产生平面弯曲变形。故梁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拉弯组合变形。(2)内力分析。分别考虑两个分力Fx、Fy时的轴力和弯矩情况。分力Fx单独作用时,杆件各个横截面的轴力相同,其值为FN=Fx=Fcos分力单独作用时梁上各横截面的弯矩不等,弯矩图如图8.1(c)所示。固定端截面O上的弯矩值最大,其值为Mmax=Fyl=Flsin因此,梁的固定端截面O为危险截面。(3)应力分析。杆件发生拉伸变
3、形时(分力Fx的作用),横截面上的拉应力N均匀分布,如图8.1(d)所示,其值为杆件在纵向对称平面内发生弯曲变形时(分力Fy的作用),横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在危险截面上呈线性分布,如图8.1(d)所示,距中性轴最远处的弯曲正应力的绝对值为根据叠加原理,可将悬臂梁固定端所在截面的弯曲正应力和拉伸正应力相叠加,则叠加后的应力分布图如图8.1(d)所示(假定
4、M
5、>
6、N
7、),在上、下边缘处,正应力分别为(8.1)由此可知,上下边缘处的正应力在叠加后,其绝对值有的相互加强,有的相互削弱。而相互加强处即是该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无论是拉伸与弯
8、曲组合变形,还是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其危险点应力的最大值为(8.2)(4)强度条件。用抗拉和抗压性能相同的塑性材料制成的构件,要使受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杆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就应使杆件内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即max≤[](8.3)对于抗拉与抗压性能不相同的脆性材料,可根据危险截面上、下边缘应力分布的实际情况,按上述方法分别进行计算。例8.1如图8.2(a)所示,AB杆是悬臂吊车的滑车梁,若AB梁为25a工字钢,材料的许用应力[]=100MPa,当起吊重量F=15kN,=30°,行车移至AB梁的B点时,试校核
9、AB梁的强度。解:(1)外力分析。取AB梁为研究对象,如图8.2(b)所示,设支座A处的约束反力为FAx、FAy,BC杆给AB梁的约束反力为FCx、FCy,根据平衡方程式得得FCy=30kN得FAy=F=−15kN得FAx=FCx=52kNAB梁将产生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2)内力分析。AB梁各横截面的内力图如图8.2(c)、(d)所示,AB梁上截面C左侧为危险截面。图8.2校核梁的强度(a)悬臂吊车的滑车梁;(b)取梁为研究对象;(c)力图;(d)弯矩图;(e)应力分布(3)校核AB梁的强度。查型钢表得25a工字钢A=48.54c
10、m2,Wz=402cm3危险点的压应力为危险点的最大弯曲压应力为因钢材是塑性材料,其抗拉和抗压强度相同,由式(8.2)得max=10.71+74.62=84.33MPa<[]故AB梁的强度足够。例8.2如图8.3(a)所示,钻床在钻孔时受到压力F=20kN的作用。已知偏心距e=0.4m,铸铁立柱产生的许用拉应力[t]=35MPa,许用压应力[c]=120MPa。试求铸铁立柱所需的直径。图8.3例8.2图解:(1)外力分析。立柱所受的载荷是偏心载荷,将F力平移到立柱轴线上,得到一个力F和一个力偶矩Me=Fe的力偶。力F使立柱产生
11、轴向拉伸,力偶使立柱产生平面弯曲,所以立柱的变形为拉伸与弯曲的组合变形。(2)外力分析。在立柱上的任一截面处将立柱截开,取上部为研究对象,如图8.3(b)所示。由平衡条件可求得立柱横截面上的轴力和弯矩分别为FN=F=20kNM=Me=Fe=20kN×0.4m=8kN·m(3)应力分析。轴力FN使横截面上产生均匀的拉应力,其值为弯矩M使横截面上产生弯曲正应力,其最大值为立柱右侧边缘的总应力为拉应力,其值为立柱左侧边缘的总应力为压应力,其值为(4)强度计算。由于铸铁是脆性材料,其抗拉能力弱,危险点在横截面的右侧边缘,因此,对受拉的右侧进行
12、强度计算。由上式可求得立柱的直径d。而求解上式比较烦琐,所以用试凑法。用这种方法求解时,可先不考虑轴力的影响,仅按弯曲强度条件初步设计出立柱的直径,然后再按偏心拉伸的强度条件进行校核。由得将求得的直径稍稍加大,取d=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