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

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

ID:49990219

大小:903.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3-06

 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_第1页
 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_第2页
 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_第3页
 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_第4页
 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 第课时 基本不等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4课时 基本不等式(一)考纲点击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二)命题趋势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利用不等式求最值,且常与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结合在一起考查.2.从考查形式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最值的求法;也可渗透在解答题中,难度一般不大,属中低档题.a>0,b>0a=b2ab2x=y小x=y大1.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2.基本不等式的几种变形公

2、式及应用(1)对于基本不等式,不仅要记住原始形式,而且还要掌握它的几种常见的变形形式及公式的逆运用等,如:【归纳提升】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注意的问题(1)各数(或式)均为正;(2)和或积为定值;(3)判断等号能否成立,即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4)当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每次能否保证等号成立,并且要注意多次取等号的条件是否一致,即多次等号能否同时成立.(5)为了创造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常需要对求值的式子进行恒等变形,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在于凑配“和”与“积”,并且在凑配过程中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归纳提升】利用基本不等

3、式证明不等式是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情况,证明思路是从已证不等式和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转化为需证问题.针对训练3.(2013·四川)设P1,P2,…,Pn为平面α内的n个点.在平面α内的所有点中,若点P到点P1、P2,…,Pn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称点P为点P1,P2,…,Pn的一个“中位点”.例如,线段AB上的任意点都是端点A,B的中位点.现有下列命题:①若三个点A,B,C共线,C在线段AB上,则C是A,B,C的中位点;②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是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中位点;③若四个点A,B,C,D共线,则它们

4、的中位点存在且唯一;④梯形对角线的交点是该梯形四个顶点的唯一中位点.其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P是平面内任一点,点O为P在直线AB上的射影,∴

5、PA

6、+

7、PB

8、+

9、PC

10、+

11、PD

12、≥

13、OA

14、+

15、OB

16、+

17、OC

18、+

19、OD

20、≥2

21、BC

22、+

23、CD

24、+

25、AB

26、.由P的任意性知,只要O点落在线段BC上即可,③错.对④,设梯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由于

27、PA

28、+

29、PC

30、≥

31、AC

32、,

33、PB

34、+

35、PD

36、≥

37、BD

38、.∴

39、PA

40、+

41、PC

42、+

43、PB

44、+

45、PD

46、≥

47、AC

48、+

49、BD

50、=

51、AO

52、+

53、OB

54、+

55、OC

56、+

57、OD

58、,即O为该梯形

59、四个顶点的唯一的中位点.答案:①④【方法探究】拆、拼、凑的典范:本题求和式的最小值,故可选用基本不等式,为了使积为定值,故需对原式进行配凑,关键点在于使目标出现定积.同时要注意项必须为正数,故需要分类讨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解题技巧:①代换:化复杂为简单,易于拼凑成定值形式;②拆、拼、凑,目的只有一个,出现定值.点击进入专项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