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护知识.doc

中药养护知识.doc

ID:49729906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2

中药养护知识.doc_第1页
中药养护知识.doc_第2页
中药养护知识.doc_第3页
中药养护知识.doc_第4页
中药养护知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养护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养护知识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世医德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

2、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硫黄、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

3、、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5.动物类,如蛤蚧、刺猬皮、鹿筋、狗肾等。6.茎皮藤木类,如黄柏、桑白皮、桑寄生、川槿皮、鸡血藤、首乌藤等。二、虫蛀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一)的主要来源:1.原药材在产地采收加工处理不当;2.运输过程中出现害虫;3.贮藏过程中出现害虫;4.贮藏中药的包装物或容器出现害虫或虫卵;5.库房内清洁工作做得不好。(二)中药害虫的危害性:1.使中药重

4、量减轻,甚至降低以致失去疗效;2.使中药不洁或污染,不仅对治疗无益,反而带来危害;3.有的品种被虫蛀之后,容易走油或影响饮片的质量;5.带来经济损失。(三)中药害虫的趋性:所谓趋性,即害虫在外界条件刺激下引起运动的反应。1.趋光性;2.趋温性;3.假死性;4.趋化性(对异性分泌的生物激素有正趋性,对化学药剂有负趋性。(四)中药虫蛀的防护措施:1.清洁卫生;2.密封;3.控制环境因素;4.对抗贮藏;5.高温杀虫:1)曝晒法,适用于不怕变色、不宜融化和不宜碎裂的药物;2)烘烤法,将温度控制在50°C以上、80°C以下,适用于体积不大,成分不易挥发或不易泛油的药物;3)蒸煮

5、法,适用于性质特殊、蒸后不失气味、不变色、不泛油的药物。(五)容易生虫的常见中药:范文..1.根类 人参、党参、当归、南沙参、独活、白芷、防风、板兰根、前胡、川乌、草乌、甘遂等。2.根茎类 川芎、藕节、泽泻、生地等。3.果实类 全瓜蒌、瓜蒌皮、枸杞、皂角、大枣、桑椹、桂圆肉、核桃仁、白果等;4.种子类 莲子、莲子心、芡实、薏苡仁、黑芝麻、火麻仁、柏子仁、桃仁、杏仁等。5.花类 菊花、金银花、款冬花、凌霄花等。6.藤木皮类 鸡血藤、肉苁蓉、锁阳、海风藤、青风藤、桑白皮等。7.动物类及其他类 鹿茸、蕲蛇、乌蛇、蛤蚧、刺猬皮、鹿筋、鸡内金、冬虫夏草等。三、变色各类中药都具有

6、其固有的色泽,色泽不仅是中药外表美观的标志,也是中药品质好坏的指标之一。中药的变色是指中药在采收加工、炮制、贮藏过程中,由于加工、炮制、保管养护不当而因其中药自身固有色泽改变的现象。变色的发生往往使不少中药变质失效,不能再供药用。尤其是目前很多易变色的中药缺乏可靠的方法来保证质量时,那么防止中药变色就更显中药了。(一)中药变色的原因 1.因酶的作用引起的变色,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及鞣质类成分的中药都易变色。2.因发热、霉变引起的变色 一些中药在发霉发热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对中药有机物质的严重分解,菌体自身及其代谢产物的色素与药物坏死组织的颜色混杂在一起,呈

7、现变色,同时产生哈臭味、酸味或霉酒味。此外受阳光照射,具有鲜艳色素的中药,也会变色。3.非霉因素引起的变色 如中药所含蛋白质内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中药所含糖或糖酸类物质分解或有活泼的羟基,能与含氮化合物进行缩合、环合等化学反应,形成棕色色素或其它的色素,以致中药变色。此外,中药在加工炮制或干燥的过程中因火加热或曝晒,温度升高而使中药变色,活在霉蛀后用硫黄等熏蒸而发生变色。总之,中药变色通常与温度、湿度、空气中氧的作用及日光的照射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二)中药变色的防护措施 1.密封 2.控制环境因素 3.烘烤 易变色药物受潮时可低温烘烤,但应注意烘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