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

《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

ID:33160827

大小:54.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1

《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_第1页
《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_第2页
《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_第3页
《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_第4页
《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养护小知识》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饮片的养护一、霉菌防治技术(一)干燥防霉法药材防霉可采用曝晒、摊晾、高温烘干、石灰吸湿、木炭吸湿,翻垛通风,密封吸湿等方法。1、曝晒:系受日光的光热作用散发水分而使药材干燥,通过紫外线杀灭霉菌,起到防霉、治霉双重作用。2、摊晾:亦称阴干法,由流经温热空气散发药材水分而干燥,适于花叶类、果皮类等药材。3、高温烘干(略)。4、石灰吸湿: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袋吸湿干燥,吸湿率20%~30%,适于易变色、泛油而生霉的品种,但要勤换灰,以免发热。5、木炭吸湿:将烘干木炭,夹置于易潮易霉药材内,吸去水分而防霉。6、翻垛通风:将垛底药材翻至垛面或堆成通风垛(井字形通风

2、垛),使热气水分散发。7、密封吸湿:利用密闭的库房或包装,使药材与外界空气隔离,减少潮气侵入。(二)冷藏防霉法于梅雨季节之前,将药材贮于冷库,温度8℃以下,可达防霉蛀之效,适用较贵重药材,进入冷库的药材含水量必须在安全标准范围内,且宜密封包装,以防潮气侵入。(三)清洁法贮品一经出现霉腐现象,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霉腐继续发展,免遭更大的损失,一般先曝晒、烘干或摊晾使其干燥,然后将霉除去,具体处理方法有淘洗法、醋洗法、酒洗法(白酒含乙醇量60%以上,适用于不能沾水药材)、油擦法(适用于胶类、蟾酥类等)、撞击法、擦刷法、筛簸法等。1、淘洗法:将发霉药材放入缸内或盆

3、内,加水搓洗或刷洗,去霉后捞出晒干即可。在洗时,动作要快,不易久泡,某些表皮粉嫩的药材如天麻、贝母等,尚须在水内加入白矾粉搅匀后再洗,以免搓烂表皮,增加损耗。2、醋洗法:适于不能沾水的药材,如山茱萸、五味子等发霉后,可用醋喷洗,每100公斤用醋10-12公斤,具体方法是,将发霉的药薄摊在席子上或干净无土的地面上,用醋喷洒,并随喷随翻;喷湿后,将其堆在一起,要用麻袋盖上,闷润1-2小时左右,摊开晾干即可。3、酒洗法(同上)。4、油擦法:适用于不能见水见热的药材,如各种附片发霉后,可采用此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布沾无异味的食用植物油,在药材上反复搓擦,即可除去霉迹。5

4、、撞刷法:发霉不严重的药材,经“日晒或烘烤干透后,可放入撞笼或麻、布袋内来回摇晃,通过互相撞击摩擦,可以将霉去掉。二、仓虫防治技术(一)高温防治法(1)曝晒,适宜一般不易变色、融化、脆裂、泛油的药材。一日中较适宜的曝晒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5时,以下午1-3时温度最高,通常在上午9时左右待场地晒热后,将药材摊开,曝晒过程中每隔0.5~1小时翻动一次,以使晒匀,加速水气散发,晒毕还须摊晾,使热气散尽后,再包装堆垛。(2)加热消毒法:适于适应加热的药材,加热温度升至50~60℃,经0.5~1小时,至仓虫体内蛋白质变性而死亡。(二)低温冷藏法一般温度控制在8℃以下,利用

5、冷库贮藏药材。(三)对抗防治法利用某些药材挥发性气味,以防止同处存放的药材被虫蛀,如泽泻与丹皮同贮,则泽泻不易虫蛀,丹皮不易变色。土鳖虫、全蝎、斑蝥等放入大蒜,也可防蛀。(四)化学防治法利用乙醇蒸气防虫蛀,通常将75%~95%浓度乙醇喷洒在贮品容器内,但不得沾染药材,以使乙醇蒸气逐渐挥发。为防止虫蛀,在日常养护中我们最基本应做到以下几点:1、 清洁卫生包括中药、仓库及其周围环境,库内饮片包装应严实、完整和清洁,仓库四周的垃圾应彻底清除,以防止仓虫潜伏,使仓虫无地自容。2、 药剂消毒包括空仓、实仓及用品,为预防中药受感染,入库前应空仓消毒;也可定期进行实仓消毒,于

6、库内四周、墙角、货垛底部喷射消毒药剂,但应避免直接喷到中药或包装上。3、隔离感染即将虫蛀中药隔离消毒,防止蔓延,库内中药应定期检查,凡查有虫害中药,应严格与无虫蛀中药分离,不得混存,要在密闭库房或场所内处理、消毒已染虫害的中药、包装材料及用具,避免仓虫传播入库。4、合理的技术管理(1)加强库内温湿度管理,选择干燥通风的库房,垫高垛底,使中药保持干燥。(2)合理安排出库,易蛀中药陈货较新货更易生虫,故应视具体品种新陈,质量状况,易蛀中药宜先行出库,同时对此类中药的货垛,应有明显标帜,以利于保管养护。三、中药储存其他变异与防治(一)中药泛油的检查与养护泛油系指中药表

7、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并伴有变色,变质之现象。1、导致泛油变异的因素(二)中药变色的检查与养护变色系中药的色泽变化,固有色泽由浅变深、由艳变黯,则体现中药内在质量的变化。1、导致中药变色的因素(1)酶引起的变色如中药所含成分有生色基因如酚羟基等,在酶作用下,经氧化,聚合,形成大分子有色化合物,则色泽变深,凡含黄酮甙类,羟基蒽醌类及鞣质类成分的中药尤易变色。(2)非酶引起的变色有的中药所含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生成大分子棕色化合物;有的因中药所含糖及糖酸类物质,受温湿度影响而分解,产生糖醛或类似化合物,因其中含有羰基等活泼基因,能与含氮化合物经缩合、

8、环合等化学反应,形成棕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