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87136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6
《优秀说课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牧童》说课稿友谊小学刘慧霞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这首诗的学习,在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当中地位非常重要。首先,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孩子们掌握对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进而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能通过小组交流、自学等方法对剩余的两首诗进行自主学习;其次,通过对这首
2、诗的学习,既激发了孩子们对童年生活的交流兴趣,为单元习作打好基础,也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专门把这首诗拿出来设置成了一课时的内容,确保让孩子们对这首诗完全理解和掌握。2、学情分析 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他们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呢?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7- 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 3.你会背这首诗么? 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
3、思吗? 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1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3、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3
4、.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7-对古诗词的理解,诵读起很重要的作用。再结合孩子们善于想象的特点,在教学本首诗时,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诗境、以重点字词引申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
5、并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三、说教学过程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通过导入、奠定感情基调、诵读、深入体会、小结拓展这五个环节来展开。(一)读优美语句,走进《牧童》。(预计用时3分钟)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刚开始上课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了解诗人,奠定感情基调
6、。(预计用时3分钟) 作者简介:吕岩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7-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诗人的基础上,更准确的把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为后面深入理解诗境进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做好铺垫。(三)品读古诗,读出味道。(预计用时10分)牧童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不脱/蓑衣/卧月明。你会填吗?( )的草( )的笛声( )的牧童 ( )地躺着( )的草场 ( )的月光( )的晚风( )的月夜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维。充分体现了“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理念。(四)走进诗境,深入体会。(预计用时15分钟)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具体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以及笛声的时断时续。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8、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想一想-7-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脱蓑衣就“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