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71178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三个儿子 _教案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个儿子【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
2、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
3、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二、对话平台:(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
4、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益。)(二)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
5、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一
6、、对话平台(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3.你们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她们的孩子的吗?你能试着复述下来吗? (复习巩固,复述激趣,为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实现了与课文内容的自然衔接。)(二)读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找出相关语句认真朗读。 2.启发想象,指导感情朗读:想象妈妈在夸你时的情形和语气。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抓住关键内容,引导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感情朗读中加深了学生的情感
7、体验。) 3.组内赛读:比一比,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间读书评议。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经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汇报读书。结合课件和插图引导学生对照着场景,汇报有感情朗读的练习成果。师生评议。 (形象画面,生动的情节,为学生充分展示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交流、互动,展示了个性。)(三)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7---------11自然节。思考:读了这几自然段的内容
8、,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学生可能发现“水很重”和三个孩子不同的表现。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比如:为什么写水非常重这段内容?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体会?你想说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进而深刻体会出文中蕴含的人文性思想。通过读书,体验,感悟,表达等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内心真实的想法。求真,求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四)讨论 1.结合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引发学生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