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

ID:48933180

大小:10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_第1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_第2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_第3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课前复习: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_____承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______的。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______看到,________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课前预习学案1.叫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2.叫物距,用符号表示。3.叫像距,用符号表示。4.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5.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

2、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6.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1.【学生活动】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2.根据所学知识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猜想与假设】【填一填】请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内.①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

3、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②照相机和投影仪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倒正与______有关.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实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

4、,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

5、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记录表一物距的范围像距的范围像的情况放大/缩小正立

6、/倒立实像/虚像同侧/异侧u>2fu=2ff

7、成像,它的应用是。仔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的。(物近、像远,像变大)【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提升巩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____

8、_、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小明改变了蜡烛的位置,然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