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

ID:48795357

大小:1.30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1-25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_第1页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_第2页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_第3页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_第4页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配合物的形成莆田第四中学唐金开物质结构与性质——在植物生长中起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是一种含镁的配合物;人和动物血液中起着输送氧作用的血红素,是一种含有亚铁的配合物;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配合物;人体内各种酶(生物催化剂)的分子几乎都含有以配合状态存在的金属元素。化工生产、污水处理、汽车尾气处理、模拟生物固氮都需要一些特殊性能的配合物作催化剂。你知道吗?有一类化合物,我们称之为配合物。血红素(含铁配合物)叶绿素(含镁配合物)维生素B12(含钴配合物)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配合物活动探究一【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1mL5%的CuSO4溶

2、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的CuCl2溶液、5%的Cu(NO3)2溶液各1mL,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先产生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结论可能有新微粒生成SO42-,Cl-,NO3-对新微粒的生成无影响或影响相同活动探究二【实验3】将实验1中所得深蓝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滴加NaOH溶液,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观察有何现象。滴加NaOH溶液的试管中无现象,滴加BaCl2溶液的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结论溶液中几

3、乎无Cu2+,Cu2+存在于新微粒中。溶液中仍有大量SO42-存在,说明在与浓氨水反应前后SO42-无变化,未参与新微粒的形成。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铜氨离子交流与讨论1NH3与H+如何形成配位键?配位键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NH3与Cu2+之间能形成配位键吗?有孤电子对有空轨道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配位键的存在是配合物与其它物质最本质的区别配合物的形成交流与讨论2请根据[Cu(NH3)4]2+中配位键的形成,总结配位键的形成的条件。交流与讨论3在Fe

4、3+、Cu2+、Zn2+、Ag+、H2O、NH3、F-、CN-、CO中,哪些可以作为中心原子?哪些可以作为配位体?中心原子:Fe3+、Cu2+、Zn2+、Ag+配位体:H2O、NH3、F-、CN-、CO[Cu(NH3)4]SO4=[Cu(NH3)4]2++SO42-[Cu(NH3)4]SO4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外界离子内界外界配合物分析下列配合物的组成[Co(NH3)4Cl2]Cl[Fe(SCN)3][Ag(NH3)2]OHK[Pt(NH3)Cl3]往[Co(NH3)4Cl2]Cl和[Co(NH3)4Cl2]NO3溶液中分别

5、加入AgNO3溶液,一个有沉淀产生,另一个没有沉淀产生,能产生沉淀的是,没有沉淀产生的是。[Co(NH3)4Cl2]Cl[Co(NH3)4Cl2]NO3课堂练习交流与讨论5现有两种配合物晶体[Co(NH3)6]Cl3和[Co(NH3)5Cl]Cl2,一种为橙黄色,另一种为紫红色。请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将这两种配合物区别开来。[Co(NH3)6]Cl3=[Co(NH3)6]3++3Cl-[Co(NH3)5Cl]Cl2=[Co(NH3)5Cl]2++2Cl-提供1molCl-,[Co(NH3)6]Cl3需89.2g,[Co(NH3)

6、5Cl]Cl2需125.3g提示:方案如下:1、称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晶体,分别配成溶液。2、向两种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3、静置,过滤。4、洗涤沉淀,干燥5、称量。结论:所得固体质量多的即为[Co(NH3)6]Cl3,所得固体质量少的即为[Co(NH3)5Cl]Cl2预测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