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

ID:48771773

大小:201.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1-23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_第1页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_第2页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_第3页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_第4页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命题作文审题【命题类型】(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眼光》《季节》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怀想天空》《诗意地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

2、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2.材料式命题作文2007年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

3、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一步与一生》。【审题思路】(一)添加

4、语素,构成语境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二)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

5、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①审读词语含义②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③大题小做作、小题大作法。(三)审清题眼,确定重点例如: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

6、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

7、么关系。  抓住第一条启发语,考生可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抓住第二条启发语,考生可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我们还可以抓住“路”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我们还可以想到“退路”和“出路”,可以立意: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五)由表及里,揭示寓意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

8、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再如《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四川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