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

ID:48658369

大小:1.0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24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_第1页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_第2页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_第3页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_第4页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姓名吴松敏数学史珍闻——对数的发明1.阅读材料,理清脉络学生阅读必修1P68的“阅读与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对数是在什么背景下发明的,它的发明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问题2】对数的发明者是谁?你能理解他所描述的对数定义吗?【问题3】谁令对数更为广泛的流传?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改进?【问题4】为什么对数的运算不是在由指数推出?谁发现了指数与对数的关系?2.师生互动,突破难点假设有两个质点P和Q分别沿着线段AB和射线CD,以同样的初速运动,其中质点Q沿直线CD匀速运动,而质点P在线段AB上任何一点的速度等

2、于它到端点B的距离。Napier定义CQ为PB的对数,也就是说,设x=CQ、y=PB,则x=Naplogy(Naplog是纳皮尔对数的符号)。当P和Q从A和C出发时,其初速度的数值等于线段AB的长度(设为y0),此后在相等时间间隔情况下,时刻t1,t2,t3,t4,⋯时,Q位于C1,C2,C3,C4,⋯,P位于A1,A2,A3,A4,⋯。由于Q沿CD做匀速运动,C,C1,C2,C3,C4,⋯,是等距的,2.师生互动,突破难点2.师生互动,突破难点Q与端点C的距离形成等差数列0,y0△t,2y0△t,3y0△t

3、,4y0△t,⋯,而A,A1,A2,A3,A4,⋯与端点B的距离形成等比数列如何建立x与y的函数关系呢?2.师生互动,突破难点X与Y的关系:根据微积分理论,△t→0时,,则可得到Napier认为,质点运动的时间间隔△t应尽量小,他选择了相应为了避免小数的麻烦,他又规定,Napier的核心思想是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关系中定义对数,Napier没有底的概念。他从连续的几何量出发,定义的对数是连续的.由数列定义的对数是离散的。3.对比运算,体验简便常用对数表使用说明1、整数部分是一位非零数字。lg2.573:在第

4、1列找25再横行找“7”为4099,修正值“3”为5。所以lg2.573=0.4104。2、整数部分不是一位非零数字的。用科学记数法表示N×10n。lg25730=lg(2.573×104)=lg2.573+4=4.4104。lg0.002573=lg[2.573×10-3]=lg2.573+(-3)=-2.5896.3、查反对数时。正小数部分查表,整数部分决定小数点的位置。6.4104:由0.4104查出0.4104=lg2.573。则6.4104=lg2.573+6=lg(2.573×10*6)=lg25

5、73000。负的对数化负整数+正纯小数。再同样查。常用对数表的运用例1.运用对数运算原理,计算17951235×0.08304115解:设17951235=aX,0.08304115=aY,则17951235×0.08304115=aX×aY=aX+Y。这里x是17951235的(以a为底的)对数,y是0.08304115的(以a为底的)对数。底a是可以任意指定的,我们指定a=10,则只要查表得到这二个数的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x=lg17951235=7.2540943323和y=lg0.

6、08304115=-1.0807066451,计算x+y=6.1733876872,再查表得6.1733876872的(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106.1733876872=1490691.1983就得到了1795123517951235×0.08304115的乘积。【活动】不同方式竞赛算8347×23.45一位用乘法,一位用对数查表法,一位用计算器,一位计时【思考1】你能否从指数运算的角度推到对数运算,实现由乘除运算转为加减运算?4.运算互推,清楚本源【思考2】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加减运算与乘除运算互换的

7、体验小学是学习的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减法实则是加法的逆运算;不等式中只有加法与乘法运算,没有减法和除法运算;向量与向量只有加法运算、减法运算和数量积运算;【思考2】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加减运算与乘除运算互换的体验5.符号体系,减负思维如,阿拉伯数字的引用;杨辉三角与帕斯卡三角;刘辉割圆术与祖冲之的圆周率【思考3】在“阅读与思考”中,较好的符号体系对于数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6.小结内容,提炼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