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定理、证明 .doc

命题、定理、证明 .doc

ID:48577169

大小:3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命题、定理、证明 .doc_第1页
命题、定理、证明 .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命题、定理、证明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课时1课型:新知课编写人:审稿:学习目标1、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初步培养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学习方法1.课上自主学习;2.课上合作探究。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内容设计学习意图新知导入明确目标环节一:逞前回顾:填空:①平行线的3个判定方法的共同点是。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是。.环节二:启后导学、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③对顶角相

2、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联系本节知识,构建“命题的组成形式”,明确本堂课“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新知导学合作探究环节一:分解导学练习: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3)经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定义:的语句,叫做命题环节二:归纳知识1命题的构成:1、许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是已知事项,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命题常写成"如果…

3、…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的部分是.3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定理:的真命题。)假命题:。环节三:基础达标.、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6)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1.通过推理,导出去命题的一般形式及组成要素;2.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例题的讲解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命题构成及分类;3.通过对应的基础练习巩固新知,规范解答,突出本节

4、的重点:命题中的题设与结论。巩固训练拓展提高环节一:思维延伸: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对顶角相等:。环节二:方法提炼:6、已知:如图AB⊥BC,BC⊥CD且∠1=∠2,求证:BE∥CFCABDEF12证明:∵AB⊥BC,BC⊥CD(已知)∴==90°()∵∠1=∠2(已知)∴=(等式性质)∴BE∥CF()环节三:难点突破:已知:如图,AC⊥BC,垂足为C,∠BCD是∠B的余角。求证:∠ACD=∠B。BDAC证明:∵AC⊥BC(已知)∴∠ACB=90°()∴∠BCD是∠

5、ACD的余角∵∠BCD是∠B的余角(已知)∴∠ACD=∠B()1.通过“思维延伸”体现“本课学习目标”的较高要求:“命题的常见形式及组成;2.通过“方法提炼”总结出“几何证明过程中用到的定理及性质”的方法;3.掌握“几何证明题的规范格式。课堂小结回归目标环节一:画树梳理结合本节学习目标,画出本节应掌握的“知识方法树形图”,环节二:对标定位对比本节课“知识方法树形图”,对标定位,看是否理解掌握。结合“知识方法树形图”,从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目标。达标检测当堂反馈1、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a∥b,b∥c,那么a∥c(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6、行。2、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等角的补角相等;(3)内错角相等。通过“分层检测”小卷的反馈,了解自身问题,掌握自身学情,采取措施“查漏补缺”。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