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38492
大小:1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四上三、四单元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学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从这些位置观察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以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为观察对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物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摆和看是例题的基本教学活动,比较视图使活动更具挑战性。例题十分清楚地要求:先摆一摆,再从前面、右面、上面看一看,安排先摆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有可观察的物体,防止以看实物图代替看物体的现象发生,把观察物体落到实处。二是通过摆,直观感受物体的形状。
2、要一边观察,一边描述看到的形状,并且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在各个面看到的图形。“练习六”第3、5、10题都是摆物体、看形状、说视图,通过变换问题维持学生的积极性。2.按照视图的要求摆出相应的物体,发展想象力。“练习六”中的第6、7、9、11、16题都是按指定的视图摆物体。依据平面图形想象和创造立体,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独立地摆出物体,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研究视图和观察验证这两个环节给予调控。“研究视图”是分析视图的形状与结构,弄清楚它是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从而构思
3、摆法。“观察验证”是从指定的哪个面去观察摆成的物体,它是否具有规定的视图,通过观察确认或修改摆出的物体。这几道习题从摆法的单一性到摆法的多样化,层层推进。让学生体会摆法多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人摆出一个物体,在交流中出现不同的摆法,通过相互观察验证,获得摆法多样的体验。另一种方式是鼓励学生摆出一个物体以后再尝试其它摆法,观察摆成的各个物体,体验它的某个视图都相同。选择哪种方式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一些。友情提醒:教好《观察物体》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前要精心准备好教具与学具,绝
4、不能草率、马虎,尤其是在观察实物时,至少要每4人小组准备一套教具,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和观察,如果学具准备不足,学生只能凭空想象,教学难度会相当大,没有表象的支撑,学生的空间观念也难以形成。第四单元教材解读一、新旧教材对比1、旧教材是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新教材是“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2、旧教材在这一单元主要教学三个教学内容,依次是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而新教材剔除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一可能性的教学,增加了求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内容
5、。二、例题1条形统计图(一)40页的第一个例题首先出示了一张用“正字法”收集的统计表,唤醒对旧有知识的回忆。然后再让学生据此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那时的统计图里1格只表示1个单位,如1格表示1人、1只、1个、1件……本单元继续教学条形统计图,统计图里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如1格表示5票、100m、100万吨、1000km……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看懂统计图呈现的数据,也能更方便地用直条表示自己在统计活动中获得的数据。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条形统计图里的1格不仅能表示1个单位,还能
6、表示多个单位,而是出现许多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看图、说图时注意到图里的1格表示了多个单位。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再让学生观察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通过讨论认识到它们都能清楚看出统计的结果,但呈现方式不同,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而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一练”巩固,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班同学的爱好情况。三、例题2分段整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
7、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1)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段整理是常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42页的例题提供了鼓号队32名队员每个人的身高厘米数以及适宜穿小号、中号、大号服装的相应的身高数。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梅峰小学鼓号队队员每人购买1套服装,需要购买每种服装各多少套。这样的问题与情境能引发学生主动地按130~139cm、140~149cm和150~159cm去分段统计,从各身高段的人数确定各种服装应购买的套数,从中体会到分段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练一练
8、”设计的是小组调查,全班汇总,制成统计表的习题,有助于巩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本单元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把数据分成几段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2)给学生留出了统计各段数据的活动空间。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会了分一分、数一数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一年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