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探究提升崔清兰.doc

导学探究提升崔清兰.doc

ID:48527544

大小:3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5

导学探究提升崔清兰.doc_第1页
导学探究提升崔清兰.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导学探究提升崔清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学探究提升保康县实验小学崔清兰小学数学学习应以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为基础,坚持自我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知识自主建构,重在发展能力的要求,力求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品质的内在统一。学习、探究实践与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从学生长远的学习来说,合作探究必不可少,但学习数学的能力则逐步趋于独立思考,学习方法上更倾向于自学。那么,在小学阶段就着手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认为“提纲导学、互助探究、建构提升”是一个有效地数学教学模式。一、提纲导学,前置预习。“提纲导学”是教师根

2、据目标要求,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研究学情,有效选取学习内容而设计的预习提示,由学生自学解决的过程。预习提示一般采用“问题式”。通过问题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预习导向和思维支柱。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设计如下的预习提示:1、为什么小动物对小军的位置说法不同?你有什么想法?2、什么是列?什么是行?3、怎么去观察列行用数对表示位置?即数对中的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设计如下的提示:1、什么叫单位“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2、举几个分数的例子,说说你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两个教学问题的设计具有三个共同特点:

3、1、较具体,有可提示性,学生能够看懂。2、有可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在教材中找到答案。3、问题为一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是“提纲导学”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设定的目标太粗,学生的预习就达不到目的,预习效果就差。二、个性探究,相互启迪,积极建构预习效果要通过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有个性的体验表达来完成。课前学生已经根据教师设计的预习提示进行了自学思考,课始,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对自学情况进行交流,把学生推到主讲位置上。借生生之间的交流,理清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提出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参与其中,对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参与收集、交流。学

4、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教师与学生一道质疑讨论,让学生相互搭桥、牵引,教师适时加以组合点拨,指向问题解决。例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师:我们先讨论第一题,哪个组来汇报?(为什么小动物对小军的位置说法不同?你有什么想法?)生1:我可以到前面来指着说吗?师:行啊!生1:小兔是这样竖着数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然后从前往后数,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小猴是横着数的,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再从左往右数,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他们两个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师:对同一位置,有

5、多种不同的确定方法,你有什么想法?生2:感觉有点乱,说不清楚。师:你有好的建议吗?生3:要简洁明了。生4:要有统一的标准。生5:要有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说法。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一句话“有多种不同的确定方法,你有什么想法?”把问题引导数对产生的背景上,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探讨交流,学生自信表达,序对知识的建构水到渠成。三、及时内化,总结提升“先学后教”的课堂,少了几份华丽,多了几份朴实。学生多了一份火热的思考,多了一份自主学习的空间,多了交流、探讨的机会,多了一些动手练习、巩固知识的时间,彰显学习个性,使学生对所

6、学知识及时内化。但把实践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总结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并不是学生通过对新知的自学就能感知的,需要内化后的提升。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让学生思考:“同样是2/3,为什么涂色的个数不同,但为什么都能用2/3表示呢?”再如,“确定位置”一课,同一题中,四个位置可以用这样的四个数对(3,4)(6,4)(3,2)(6,2)来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用这四个数对来描述相应的位置。教师应适时追问:“观察这四个数对和图中的位置,你发现用数对表示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片断一中,如果教师不加以追问,让学生从“一

7、分,二取”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那么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这一环节上就逊色许多了。片断二中,如果教师不给予点拨,学生是根本想不到他们之间存在着“同列不同行”、“同行不同列”的关系的。及时的内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而教师在关键时的点拨追问,使得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总结概括出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促使数学知识的深入建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自学就有了收获。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自学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采用适合于学生的自学方式,做到以生为本,教学形式为内容服务,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效率就

8、会事半功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