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案例.doc

古诗教学案例.doc

ID:48215370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23

古诗教学案例.doc_第1页
古诗教学案例.doc_第2页
古诗教学案例.doc_第3页
古诗教学案例.doc_第4页
古诗教学案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学教学案例文家明德小学王梦妍[案例背景]本课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

2、陶。·情感与态度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3.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案例描述]一、谈话导入。1.多媒体出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指名读,齐读。谈话:西湖在哪儿?西子是谁?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想法?(西湖很美)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人间天堂,而西湖就是它上面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

3、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他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可现在时间、空间都不允许。八百年前的大诗人杨万里留下一首诗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想读吗?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诗导入,不仅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的美,还营造一种诗的氛围。】3.齐读题。指导读出节奏。4.释题。通过预习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晓出:早晨走出。(从哪儿走出?干什么?谁早晨走出?)净慈寺:杭州西湖南岸著名的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挚友。意思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走出送别好友林子方。问: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生互相补充师小结。)杨万里,南宋诗人

4、,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养成好习惯的保证,并培养其合作能力。】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一)初读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②注意

5、节奏。课件出示以六月西湖淡景图为背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二)理解诗句意思①过渡:诗人与好友林子方一大早走出净慈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自由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2.先小组交流师行间巡视,后集体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预设: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无穷碧: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

6、很美,绿得难以形容。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别样红:早晨的霞光照射在带着露珠的粉嘟嘟的荷花上,荷花呈现出别样的红色。别样红是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4.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预设评价语: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李白的诗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读得再壮阔些,别样些。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谁再愿意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碧绿碧绿的莲叶,让这莲叶更(绿)更(多)更(一望无际)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

7、请看大屏幕。(课件:配乐荷花景图组)6.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7.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西湖的荷叶真是太美了、夏天的西湖真美呀)是呀,英雄所见略同。八百年前的诗人杨万里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喟: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8.释词解意。师:谁能感悟到诗人的意思呢?究竟怎么理解?同桌互相说说。(究竟:

8、到底;四时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并非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