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案例.doc

古诗词教学案例.doc

ID:5135799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古诗词教学案例.doc_第1页
古诗词教学案例.doc_第2页
古诗词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词教学案例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作为中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诗歌鉴赏题上的得分率往往很低,一遇到诗歌鉴赏就觉得无处下手,归结起来,其实还是没有掌握解这一题型的技巧。那么如何让学生具备诗歌鉴赏的能力,就成为诗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通过教材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阅读,学会鉴赏方

2、法,建立起解题思维,从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现在就我所教授过一首诗——《旅夜书怀》(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来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初读,了解本诗写了什么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我引导同学看“注释”。无论是书中的注解,还

3、是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  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旅夜书怀》这首诗,我们通过仔细研读它的题目和注释可以了解到,在唐代宗永泰元  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五月全家离开浣纱溪草堂,乘舟东下。大约在渝州、忠州途中,孤舟夜泊时有感而作。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

4、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 未读诗句,我们就已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感伤情怀。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  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用散文化的语言来给出的自

5、已的解释:月下,微负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在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国为年老多病而退休。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江鸥罢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初步感受到作者孤独、凄凉、感伤的情感。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

6、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所以我问同学们,你认为这首诗的意象都有哪些?同学们通过仔细寻找与思考,找到了以下两组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接着我又问:“那么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同学们讨论过后,很快给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7、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技巧?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我通过以下的几个问题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这首诗的解答。  (1)诗的前四句的角度有何特点?  生:一、二句为近景,三、四句为远景。  (2)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

8、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