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pdf

_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pdf

ID:48116551

大小:63.6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08

_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pdf_第1页
_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_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0年第5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52000(总11期)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GeneralNo.11“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李维远摘要: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创作与自然的关系、艺术风格与自然的关系。关键词:天人合一;艺术精神;自然论中国艺术一个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通过自然的美表现意蕴的美。尤其是山水诗和山水画。在艺术创作中,中国艺术家所热衷的“比兴明志

2、”、“缘物起情”、“拟容取心”、“意境高远”等,都离不开自然的参与和介入,艺术家的主观之意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在艺术风格的审美追求上,中国大多数的艺术家都崇尚“行云流水”,“天然浑成”的自然之美,而且成为中国艺术长期追求的最高、最理想的境界。这无论作为美学思想还是艺术精神,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可以这样说:只有了解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论,才能认清中国的艺术精神,才能理解中国艺术的审美追求,也才能把握中国艺术的底蕴。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概括中国哲学的三大特点为:“合知行”、“一天人”、“

3、同真善”。其中的一“一天人”,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看来,天即物、即自然。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人和自然是亲和、亲子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根本。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自觉地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代哲人的宇宙论也是不分天人、内外、物我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出现于先秦春秋战国时代,大致有三种形态:一种是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以人合天的天人混一论,墨、法两家在天道观上与它们相近。另一种是以孔孟及荀子为主要代表的以人驭天以求得天人和

4、谐的天人统一论。还有一种是以《易经》、《洪范》为标志的早期阴阳家和五行学派为代表的天人相配的天人感应论。虽然这三种形态各具千秋,但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倾向上却殊途同归。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类对自身和客观世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是人类对自身创造力的肯定,它表现了对旧的天命神灵观念逐渐否定的趋势。在这里,天与人都已经不是纯粹的天和人,所谓的“天”,既是自然的天,又是被创造的“天”;这里所谓的“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创造的人。“天”既带有人的色彩,“人”也带有自然的色彩。人们不仅从自然中发现了自身,而且也在人的

5、身上看到了自然,随着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肯定,自然象征意义的外化形式也从“神族”转换为人类自己,人既把自己的属性赋予自然,体现着人对自然的“精神改造”,自然也对人发生影响,表现为自然对人性、人情的渗透。自然不但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生活,而且还影响着人的心胸。一旦人与自然的距离被缩短,人与自然的联系被日益加强和丰富,大自然的气质不仅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们的心胸,而且在那里积淀下来,成为灵与肉的一部分,成为民族心理、习惯和风尚,成为性格、气质、禀赋乃至思想感情。人与自然的这种契合,最终达到相知、相和

6、、相亲、相乐、隐秘的和谐的境界。所以,中国古代的哲人和艺术家喜欢或习惯在自然中沉思冥想、静观宇宙生命,将自己自觉融入于自然的运动中,去响应自然、感悟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因为,从自然的变化中可以想见到人世沧桑,从自然的属性上可以联想到人格、气质和情感。自然被打上了人的烙印,已经被生命化和人格化了。这已经成为丰富的审美经验。荀子就认为,自然之所以美在于它们的某些品质与人和人的生活的美的品质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当人们去关照这些自然的时候,就会联想到人和人的生活的美的品质。他在《宥坐》中所叙述的“孔子观于

7、东流之水”,就说明“大水”之所以美,值得观赏,就在于“大水”的品质特征“似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42“似正”……与人的生活相类似。北宋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这样描绘:“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是从四时山景联想到人的形象,而这种联想的基础就是自然的某些特征和人的生活、人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不仅如此,自然也寄托或暗示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并触发艺术家的情思。如在特定的情境下,看春雨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看秋雨愁思缕缕,凄惨悲凉,看落花感叹青

8、春与生命的短暂;看流水想到流逝的岁月或者对远方的思念……触自然之景,生主观之情。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作诗须有寄托,作画亦然。旅雁孤飞,喻独客之飘零天定也。闲鸥戏水,喻隐者之徜徉肆志也。松树现根,喻君子之在野也。杂树峥嵘,喻不人之昵比也。江岸积雨而征帆不归,刺时人之驰逐名利也。春雨甫霁而林花乍开,美贤人之乘时兴奋也。”(《画论丛刊》第410页)这段话的大意是:写诗必须有意蕴,作画也是这样。迁移的鸿雁在孤独而飞,用这比喻没有侣伴的旅行者到处流浪,没有归宿;悠闲的水鸟在水中戏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