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400492
大小:17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6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卢沟桥中学杨金艳教学基本信息课题8.7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学科数学学段:第三学段年级初一相关领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出版社:北京市教育研究院、北京出版社合编出版日期:1009年6月第6次印刷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杨金艳卢沟桥中学18210901618讲课者杨金艳卢沟桥中学83219580课件制作者杨金艳卢沟桥中学83219580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
2、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在探索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多元表示法,培养从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新课标》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本节课主要是经历猜想平行线的性质----验证性质----总结性质----应用性质的过程,从而体现了文字语
3、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京课改版教材第八章《》中《8.7简单几何图形的证明与推理》的第7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订正课前检测的答案,复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图形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叙述,检验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情况:我们现在教的是六三学
4、制背景下的学生,学生年龄在12—13岁之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比较高。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从订正课前检测的答案入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从引导学生读题、标图、由已知想可知,由未知想须知,多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从而降低了难度。为了完成各种语言的转化,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动嘴叙述,让学生在探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中到感受到成功的欢喜.教学方式:引导发现法、动像探究法教学手段:通过订正课前检测入手,复习旧知,通过学生回答给小组成员加分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大屏幕,从基本图形入手,通过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的层层递进的呈现给学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已知条件、如何标图以及几何语言的正确叙述。教师对于学生的几何语言叙述提出质疑、进行点拨、引导。对学生解决问题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兴趣,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技术准备: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前制作课件,形象直观的
6、反应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并能熟练的加以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几何说理的严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基础性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测、纠错修补知识漏洞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渗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收获成就感。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7、导入复习平行线的性质、判定符号语言解决问题数学问题应用转化转化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从订正课前检测入手,即达到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使学生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提炼出数学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的讲解是通过读题、标图、从已知想可知、从未只想须知,使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把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指导理论和教材特点采用的方法是启发引导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教学方式。利用大屏幕,把复杂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分散解决。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的层层递进的呈现给学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解决完一个问题再解决另一个
8、。互相讨论,合作交流,重点展示。教师在其中重点点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