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60204
大小:1.56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广州市增城区永新中学罗日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平行线的性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两直线平行的三个性质2、会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去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3、进一步训练数学语言的表述方法能力目标: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目标:1、通过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自信心,并培养学生勤动手、积极思考的科学探究精神2、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说理,让学生明白数学结
2、论是要经过严密的说理得来的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理解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难点:1、正确理解、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去计算和说理时书写的规范性四、教学设想:整节课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新知探究:通过帮助学生回顾三线八角和平行线的识别这两部分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性的准备,然后由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引出问题——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对此问题通过自己动手画图、猜想、测量、比较、交流、总结等活动,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提高学习自信心
3、,并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积极思考的科学探究精神。第二部分是知识应用:就是利用探究得到的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部分仍然是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几组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巩固、拓展和迁移,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既掌握知识又尝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第三部分是课堂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自己表现得如何,同学表现又怎样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让学生既看到同学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发现法、练习法五、教与
4、学互动设计:(一)创设问题,导入新知图11、【问题1】如图1:的同位角是。∠3的内错角是。的同旁内角是。2、【问题2】在图1中,若=∠5,则有∥;理由是∠3=∠8,则有∥;理由是∠3+∠7=1800,则有∥;理由是3、分析展示平行线的判定,由此引出探究问题。(二)新知探究,合作交流1、【问题探究】已知:平行线、被直线所截,从中得到的每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内错角呢?同旁内角呢?要求:(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2)在图中找出每对同位角、每对内错角、每对同旁内角,并分别测量出它们的度数。(学生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5、(3)小组交流讨论,比较测量结果。(4)用文字表述你探究得出的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导出课题】:平行线的特征(要求学生齐读一遍)强调:平行线的性质是由线的关系得出角的关系;(三)尝试练习,巩固新知第一组:基础练习题【试一试】,图21、如图2,(1)∵∥BC(已知)∴∠B=∠1()(2)∵AB∥CD(已知)∴∠D=∠1()1、如图3(1)∵∥BC(已知)∴()+∠ABC=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AB∥CD(已知)∴()+∠ABC=18
6、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在图上画着与第三条直线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如果∠1等于520,那么(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这三题,并让学生口头说出理由,教师要恰当地表扬学生。)3、小结:用平行线的性质去解决问题时,与上节课平行线的识别一样,我们一定看请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理清思路后,再下笔去做。然后过渡到例题1的学习:刚才,同学们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去解题时做得非常棒,说理也非常清晰,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说理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呢?第二组:巩固提高题【你会做吗?】第5题4、学习课本例3如图:已知直线∥,∠1=500,求∠2
7、的度数。第6题5、学习课本例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B=600,求∠C的度数,能否求得∠A的度数。【投影学生解题过程,教师点评】。6、学生质疑:粗略阅读课本P173~1747、比较: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不同?强调:平行线的性质是由线的关系得出角的关系;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关系得出线的关系。(四)实际应用,拓展迁移第三组:拓展迁移题【挑战自己吧!】1、如图,一块玻璃,AB∥CD,玻璃的下半部分打碎了,若测得上半部分中∠C=1200,∠D=980,你能知道下半部分中∠A和∠B的度数吗?
8、并说明理由。2、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与b射线向一个竖直放置的镜面后被反射形成反射光线c、d,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1=∠2,∠3=∠4,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试说明你的理由。说明:这两题练习只要学生能求出结果,并能说清理由即可,书写是否规范不作要求。3、教师演示例5,让学生理解平移是怎样一回事。只要求学生课外做课本练习4。(五)课堂总结,反思评价1、这节课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