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49933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0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好孩子2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好孩子2教案人教版一、知识背景 《好孩子》叙写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本文主要特点为: 1.设置悬念。本文共有7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奶奶担心没带伞的小玲会被雨淋湿;第2~4自然段写没带伞的小玲被小梅送回家,衣服没淋湿,奶奶夸小梅是好孩子;第5~7自然段写带伞的京京衣服全湿回到家,原来他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自己却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恰好与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赞美同学间的友情。 2.避实就虚。本文并
2、未正面叙述和描写小梅和京京如何帮助同学,而是通过小玲和京京回到家中截然不同的情形以及奶奶的神态和语言加以表现,置留空间,耐人寻味,以此凸现同学间的关爱。 3.结构规整。本文第2~4自然段和第5~7自然段行文相同,均为:小玲(京京)进门——奶奶奇怪——小玲(京京)说明原因——奶奶称赞。相同的段式结构,学生易读易懂。 4.语言精到。本文中的奶奶是一线索人物,其心理、神态和语言,无不为学生指明行为导向,尤其是“着急”、“奇怪”、“摸”、“笑”、“心疼”等词,用语精到,奶奶的慈祥和蔼可圈可点。二、学情分
3、析 本文语言朴实,事例平常,贴近学生生活,仿佛是身边之事和熟悉之人,富有亲近感和感染力。低年级学生虽为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宠爱,但对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已有初步认识,思想情感上有一定基础,价值取向不难判定。加之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读懂学好亦无难度。教学中,应充满情感色彩,避免简单说教,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在品读语言文字同时,探求做人道理。三、教学理念 1.重视熏陶感染作用。《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材改革中,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
4、和优势,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本课设计不作简单说教,而是让学生在感悟语句、拓展想像、练读对话、联系实际过程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本课通过“联系实际,指导行为”等环节,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学生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
5、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符号堆砌,而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体。本课择要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丰富,又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可先由教师指导学习,再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本文结构规整,教学中以一例带一例,重视
6、过程,触类旁通,有肋于学习迁移,有助于实际应用。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通过品析人物、交流讨论和反复诵读,明白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并感受助人之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和感受,从内心喜欢课文中的人物,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明晓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五、片段设计 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可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处理方
7、式可灵活多样,体现弹性: (一)理解拓展 1.自主学习,初步探究 (1)初读课文,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 (2)再读课文,了解奶奶这一线索人物的性格特征。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读词句,发现小梅和京京身上的闪光点,体味同学间的友情和关爱;感受奶奶身上的美德,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2.小组合作,丰富内涵 “小梅怎样冒雨送小玲回家?” “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后,自己在回家途中会遇到哪些不便?”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并结合生活经验作合理想像
8、,填补课文空白,既使人物形象更趋饱满,加深体验,同时又使学生想像能力得以发展。 3.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乐于助人的事?该怎么称赞他(她)?”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既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简要叙述事情经过,借鉴课文表达方式进行称赞,同时又将课文内容与学生个人实际相联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自然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补空白 师生和教材的关系,即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文本的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