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13924
大小:4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18
《学校整体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整体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处于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处在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家校合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必须改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老师建立友好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
2、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充分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家校互动已经呈现新的态势。我国目前不少家庭陷入了教子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仅表现在个别家庭身上,而是具有广泛的意义。从家庭教育目标上看,目标偏高和目标偏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重智轻德、忽视人格塑造、压抑个性发展;从家庭教育方法上看,或溺爱或体罚或放任;从家庭教育实施上看,重言传轻身教,等等现象不一无足。怎样来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提高育子水平呢?显然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由于学校教育在一体化教育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是教育的主体,再加上学生在校学习
3、,比较了解学生情况,又具有办学的经验和能力,使学校具有相对有利的条件和优势创办家长学校。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有些家庭是好的,有些家庭是不好的。我们不能说家庭想怎样教育,就可以怎样教育,我们应组织家庭教育,而且作为国家教育的代表——学校,应当是组织者。”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来看,这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诚如有人用数学等式“100+0=50”来说明这一问题一样,学校教育若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而我们说,家庭教育误区的广泛存在为确立以家长学校为主体的家校结合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学校
4、教育的性质和地位也决定了它有承担教育家长的义务和责任,办学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凭借家长学校这一阵地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家长学校为主体的家校结合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站得住脚的。学校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场所,学校不仅仅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形成技能,还需塑造人格,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完善个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福禄贝尔早就指出:“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致,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
5、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指导家庭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二战以后,世界发达国家都先后颁布了法律和政府文件,规定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越来越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教育改革。国外的教育改革报告不再是口头呼吁家长关心和支持,而是通过法律、文件等提出具体的措施、途径,那种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仅表现在一年一两次的家长会议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种学校全权负教育之责而家长只是把孩子送入学校的观念已悄然变化,家长不仅仅是学校的顾客和消费者,还是学校的主人和管理者,家庭教育是一体化教育机制
6、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配合得好,就能使学校教育的成效得到强化和巩固;配合不好,就会大大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职能。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为儿童成长铺下第一块基石;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某些缺憾,使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而,家校结合在学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提出《家校联动开展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开放的现代家校联动的途径,形成学校、社会、
7、家庭群策群力地抓好家校结合,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和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二、研究的概况:1、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本课题的提出旨在探索开放的现代家校联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群策群力地抓好家校结合,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和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研究内容:(1)、研究家校联动存在的主要误区。(2)、探讨家校联动的途径和方法。2、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三、我的实践:(一)、家校联动存在
8、的主要误区:1、来自家庭的——“家庭配合学校”的传统意识还比较牢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是教育孩子的主体,而家庭只是起“配合”学校教好孩子的作用。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不太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知规律,不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有的还不理解学校所采用的教育手段的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