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100367
大小:12.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第一节 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含义。○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3知道功的单位。○4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2经历探究,了解改变做功大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情景设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的运用难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三、学生现状分析: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
2、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但学生在此阶段个体差异大,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身心发展不均衡,有部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不够强,在教学中要通过适当的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的成长。四、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新概念课,讲授、观察、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课标并无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要求,课本中也没有相关实验安排,在本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
3、主导”的教学模式。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动画再现力的作用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了力可以做什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明力可以做成什么?也就是力的成效如何?顺势引出功的概念。这样做的理由一是在概念教学中,强调概念引入的目的,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思维特点已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初二学生来说,这种引入方法符合他们的心理与认知特点。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
4、种讲法能满足初中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学生思维迅速进入兴奋、积极的状态,促成学习目标顺利达成。(二)新课教学:1.如何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⑴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初步概念,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场景,使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物体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不做功: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二、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运动F=0,不劳无功三、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方向垂直F⊥s,劳而无功接着展示几种情景,
5、让学生运用得出的结论,分辨物体是否做功,对知识进行强化。2.对功的一般计算式W=F.S这一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从功的两个要素出发提出问题: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出功的计算公式为W=F.S,说明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诠释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总结出公式的适用条件: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且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而其他情况做功将在高中及以后学习,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我们认为有必要向学生指出。经验表明,如果不向学生指明,学生很难独自“悟”出来,而且对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形成障碍。(三)巩固本节学习的新知识。通过多媒体
6、演示练习。(四)课堂小结一、功的概念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二、做功的两个必备因素1.有力的作用2.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三、功的计算及单位W=Fs单位:1J=1N•m(五)布置作业。板书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3.功的计算式:W=F.S.4.公式中各物理量意义5.公式的适用条件6.功的单位:焦耳(牛。米),符号J.1J=1N×1m1J=1N×1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