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52353
大小:8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8
《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析摘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具有高校校園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由於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有明顯的區別,因而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應當有自己的特色,應在高職校園理念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實踐上展示高職的特殊性,從而真正構建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圖分類號:G4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1-0259-03高等學校的校園文化是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手
2、段和方法,是高校的靈魂。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模仿和復制普通高校的校園文化模式的狀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特殊性未能完全體現。高職院校在教育目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條件和培養模式等方面與普通高等院校有明顯的區別,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展示大學校園文化的共性時,還應該展示自己的特殊性,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也應當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析摘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具有高校校園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由於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有明
3、顯的區別,因而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應當有自己的特色,應在高職校園理念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實踐上展示高職的特殊性,從而真正構建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圖分類號:G4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1-0259-03高等學校的校園文化是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高校的靈魂。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模仿和復制普通高校的校園文化模式的狀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
4、的特殊性未能完全體現。高職院校在教育目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條件和培養模式等方面與普通高等院校有明顯的區別,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展示大學校園文化的共性時,還應該展示自己的特殊性,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也應當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定位(一)校園文化“文化”一詞有不同的含義。《辭海》對文化的定義是:“從廣義來說,指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普
5、遍認為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校園文化是在學校教育環境下,在培養人才和不斷完善自身的實踐中形成的以校園為載體,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通過傳承和創造積累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物質文化處於表層,主要是指校園設施、物理空間的規劃美化等物質條件構成的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處於中層,主要包括組織機構、領導體制、校規校紀等架構和運行規則;而精神文化深層次的則包括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價值觀念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各部分相互補充、相互強化,共同對學校的
6、教育活動以及師生產生凝聚力量、激發鬥志、規范行為、導向目標、陶冶情操等深遠持久的現實影響力和潛在影響力(二)高職校園文化髙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及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同時,高職教育肩負著不斷更新、提升一線勞動者素質的任務。高職教育關註的焦點是盡可能提高勞動者適應社會發展與技術變革的能力,滿足社會對就業者越來越高的素質要求,為個人將來職業生涯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屬於以能力教育為主、以素質教育為本的教育,它是為學生進入現實和未來市場就業或創業做準備的教
7、育。其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主要體現在實用性、技能性、職業性三個方面。面對市場需求和新經濟的挑戰,為培養具有愛國、敬業、實踐技能、創業能力、創新精神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高素質的智能型勞動者,高等職業院校力求在教育教學中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高職校園文化在校園精神、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上雖然具有高校校園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示范性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更應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理想追求、辦學目標和辦學條件,各顯其能,充分展示高職特1.科學技術與人文並重現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技術的日新月異使人們對世界的
8、征服和對物質的追求欲望越來越強,這使人們對技術的要求和追求也更加重視。我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實用技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實踐註重的是技術技能的訓練,輕視和弱化人文的修養和熏陶,缺乏對學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受教育者成為實用技術的高級“機器人”[1]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對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斷地趨於完美。學習和掌握科學技術是為瞭認識和改造客觀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