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

《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

ID:46842213

大小:2.00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_第1页
《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_第2页
《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_第3页
《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_第4页
《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_第5页
资源描述:

《《戦时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研究Router:AJournalofCulturalStudies書評《文化研究》第六期(2008年春季):268-273X光、日本精神史、台灣:評鶴見俊輔《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X-ray,HistoryofPsychologyinJapan,andTaiwan:AReviewofShunsukeTsurumi'sSenjikiNohonNoSeishinShi,1931-1945日文版:鶴見俊輔。1982。《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東京:岩波書店。ISBN:978-4-00-001157-0,268頁。中文版:鶴見

2、俊輔著,邱振瑞譯。2007。《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年》。台北:行人出版社。ISBN:978-986-83442-2-8,296頁。陳培豐Pei-FengChen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不論對於台灣讀者或日本讀者而言,這都不算是一本很新的著作。在日本,本書最早是在1982年(昭和57年)問世;在台灣,中譯本也早在1984年便曾由李永熾教授翻譯出版過。在並不積極翻譯日本學術書籍的台灣,一本著作能多次被翻譯出版,證明其存在價值與品質。本書在台灣有多受歡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日本,這可是一本發行半年內便七刷的暢銷書。從市場機制的觀點來說,一本好書

3、是不受時代制約而能歷久彌新的。《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下文以中譯本書名簡268X光、日本精神史、台灣:評鶴見俊輔《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年》稱《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的作者鶴見俊輔生於日本,十幾歲時便到美國,1942年從哈佛大學哲學系畢業。同年他也回到日本並於海軍服役。敗戰後的1946年5月,鶴見與都留重人、鶴見和子、丸山真男等日本重量級的學者創立了《思想の科学》,這是一本到今天都還是受到高度評價的學術雜誌。之後,鶴見陸續任教於京都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同志社大學,並從事許多社會活動。對於台灣讀者可能必須一提的是,鶴見的外祖父是

4、曾任台灣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全家與學術研究都有深厚的淵源,父親鶴見佑輔、姊姊鶴見和子都是赫赫有名的學者。當然,鶴見的知名度並不是靠著顯赫的家世而來,他原本便是戰後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是以作者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University)講學時的上課講義編輯整理而成。本書共分成16章,鶴見所定義的戰爭時期是自1931年的滿州事件到194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這段時期。而在這段被公認為日本近代史上最黑暗悽慘、法西斯思想最猖狂的時代,日本在大正及昭和這兩位天皇的領導下,以「國體」之名,讓包括台灣、朝鮮這兩個殖民地在內的整個日

5、本帝國,都籠罩在強烈的國家意識形態支配下;除了對外引發一些戰爭之外,在這段期間,日本國內也發生非常多的事件。鶴見就以日本國內外所發生的這些事件為論述題材,首先透過分析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背景和結構因素,接著討論在這些事件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政治家、作家、知識分子或人民,到底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應對處理。沿著這兩條軸線,作者經過交織辯證後試圖告訴我們:近代日本人思想上的特質是什麼,而這些具有日本固有普遍性的特質又是從何而來。鶴見認為,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一些指導者為這個新興的近代國家(日本)設計了一套相當巧妙的國家原理與結構,但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原來的設計者紛

6、紛凋零之後,原本支撐著國家構造的內部力量便開始變形,終至變成凶猛的龐然大物暴走橫行在日本國內外。此際,新的國家掌舵者,以及一些知識分子或平民皆無能力去制止這股強大力量,最後日本便開始走向扭曲之道路而迎向崩壞。269文化研究Router:AJournalofCulturalStudies針對戰爭時期日本人如何試圖去修正、批判,甚至嘗試去抵抗國家主義,最後又如何受到壓迫繼而受挫或被收編,在精神思想上從原本自由、開放、普遍的態度而「轉向」保守、狹隘,終至成為法西斯主義的「共犯」的過程,鶴見有相當精彩的論述(他本人便是日本近代史上思想「轉向」研究的鼻祖專家)。非但如此,針

7、對在這個過程中國家主義的修正為何會不靈光,這些日本知識分子的掙扎、反省、抵抗又為何會失敗,作者提出了他的解釋:因日本人強烈的鎖國性格,以及因此所形成在精神上的自我完結習性所致。鶴見覺得,由於島國位處於地理上邊陲的影響投射,自古以來日本人便一直猜測或擔心在自己居住以外的其他地方,可能或似乎存在著比自己更優秀強大的他者。這種具有深沈或不安特質的劣等感及鎖國特性,讓日本人所支持的國家很容易在某一些情況下,便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具有攻擊性的猛獸。再者,作者也強調日本人具有「曖昧」的精神特質,這種精神特質致使日本人不但不能確立普遍性的價值原理,更是縱容以「國體」為名之國家主義壯

8、大的助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