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悟云-中古音

潘悟云-中古音

ID:46824591

大小:395.7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潘悟云-中古音_第1页
潘悟云-中古音_第2页
潘悟云-中古音_第3页
潘悟云-中古音_第4页
潘悟云-中古音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悟云-中古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中古音潘悟云张洪明内容提要:文章指出《切韵》代表七世纪前后洛阳、南京的书音系统,介绍了《切韵》的音系结构,讨论了它与上古音、近古音的关系,以及它在语音史研究中的作用。关键词:中古音切韵性质音系语音史作用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所以,语言研究必定离不开语音。但是,汉字并不是拼音文字,光凭书面文字,很难得到古代汉语的实际读音。汉语音韵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汉字的古代读音构拟出来,这就是汉语语言学中,音韵学备受重视的原因。汉语音韵的历史研究应该从何入手?清儒选中了先秦音,高本汉则选中了中古音。高本汉的选择显然是正确的。首先,中古音有《切韵》、《经典释文》等文献资

2、料,在这些材料中,中古声、韵、调的类别已经划分得很清楚。但是上古音研究主要依据《诗》韵和谐声材料,在声韵类别的划分上不可能得出精确的结论。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方言一直是强势方言,对周边方言与语言的重大影响,就发生在中古,造成各地方言的文读音与中古音的严密对应关系。日本、越南、朝鲜的汉字读音也大体上在中古传入,其读音也与中古音严密对应。以上这些材料使高氏得以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成功地构拟中古音。此外,大量的佛经翻译也都发生在中古,从梵汉对音方面提供了研究中古音的重要材料。汉语的中古音距离上古和现代各一千多年,中古音的研究成功,上可推上古音,下可推

3、近代、现代音,这正是汉语史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一、《切韵》的性质。中古音研究的最重要依据当然是《切韵》,我们所说的中古音,指的就是《切韵》音系。要研究《切韵》音系,当然首先要了解《切韵》的性质。《切韵》为陆法言编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关于《切韵》的性质,向来争论很大。周祖谟的见解比较普遍地为语言学界所接受:《切韵》反映七世纪前后南京、洛阳一带的书音系统。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晋元帝带着王室与大批的士大夫从洛阳迁到南京。当时南京形成两个不同的语言社团。广大下层民众说的是吴语。从洛阳迁来的上层社会说的则是洛阳话。在南京城,虽然大多数的人说的是吴语,但是洛

4、阳话是强势的行政用语,教育用语。这很像1949年以后的台湾。广大下层社会说的是闽南话,但是从大陆上带过来的国语是官方语言,各级学校都用国语教学,在公共场合用国语说话。但是,经过三百来年的语言演变,《切韵》时代的洛阳话与南京上层社会的洛阳话,都已经不复当年。相比之下,教学用语更加保守一点,知识分子在教弟子诵读圣贤之书的时候,总是想极力保持语言的“纯正”,前辈能区分的语音特征,总是想法在教学用语中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与口语不完全相同的书音系统。但是书音系统来之于家传师授,各家传承下来会不尽一样。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顾野王的《玉篇》都是依据他们自己学得的书音系统编

5、纂的,与《切韵》基本相同,也还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于是,颜之推、萧该等几位学者对南京、洛阳两地的各种书音系统进行了比较,1整理,定下了《切韵》音系的基本框架,最后由陆法言执笔,编成《切韵》一书。南京与洛阳的方言从同一个母语分化出来的时间本来就不久,而且书音系统的面貌更加古老,所以,《切韵》所代表的书音系统,可以大体上看作为有同一来源的、内部同质的语音系统。但是,陆法言在编辑《切韵》的时候,会参考古代的一些韵书、字书,发现有些注音与书音系统不合,也会抄下来,作为参考音。例如,《切韵》中有一个“臡”字,它有奴低反、人兮反两个读音。前者《经典释文》列为标首反切,是标

6、准音。后者与《切韵》的音系结构不符,是《字林》与徐邈的读音,是陆德明抄列出来给人们参考的。所以研究《切韵》音系的时候,必须甄别这些非同质的材料。《切韵》音系内部的同质性,可以从《切韵》材料本身得到最有力的证明。《切韵》用反切注音,声母信息反映而且只反映在反切上字,韵的信息反映而且只反映在反切下字。语言学家们根据反切上下字的这种性质,通过反切系联整理出来《切韵》的声类与韵类,与陆法言在书中的声、韵划分互相吻合。《切韵》中的反切,如果不出自陆法言自己的读音,而是根据各地方言杂凑出来的,这种吻合就匪夷所思了。二、《切韵》系韵书。《切韵》原书久已佚失,现在只能见到敦煌

7、出土的一些残卷。唐以后,此书经过多次增订,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宋跋本),简称《王三》,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就是“广切韵”的省称。这些增订本都从《切韵》发展而来,音系的大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切韵》193韵,《王三》195韵,增加了与严韵(iam)对应的上声与去声韵。《广韵》206韵,这是由于《王三》ɑ、ɑn、ɑt、in、it的合口字,到宋代变成了ɔ、ɔn、ɔt、iun、iut,与开口的主元音相差太大,再也不能押韵了,所以增加了这几个韵,以及与之对应的上、去声韵。《王三》与《广韵》的音系跟《切韵》大体

8、相同,而且材料完整,语言学家研究中古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