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13325
大小:8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農村融資難深層原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農村融資難深層原因探析Inn摘要:農村融資難問題目前在我仍廣泛存在。鑒於已有理論及措施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存在局限,從農村抵押貸款缺失入手分析其深層原因,並探索新的解決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另辟蹊徑關鍵詞:農村;融資;抵押貸款分類號:F30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73-291X(2011)20-0027-02農村融資問題一直深受政府和理論界的關註。出臺瞭一系列政策,加大對農村資金的投入力度,各地政府米取瞭多項措施,鼓勵農業企業及農戶貸款,同時,農村金融機構也不斷開發新的符合農村各主體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些努力雖取得瞭一些成效,但僅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瞭融資困難,遠不能滿足我
2、國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在我國,農村融資難問題仍廣泛存在一、農村融資難的表現1.存在融資難問題的資金需求方主要為農業中小企業、種植或養殖專業戶及農戶。由於這些主體所經營的農業生產具有較高的風險和較低的信用,正規金融機構通常將其拒之門外,其資金需求不能通過正規金融得到滿足,嚴重挫傷其生產經營積極性2•突出表現為農村資金需求主體貸款難,獲取抵押貸款難上加難。一方面,他們幾乎不能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另一方面,傢政策直接或通過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所提供的政策性優惠貸款數額小,難以滿足其需求。且在其能獲取的有限貸款品種中,抵押貸款品種幾乎為空白3•農村地區金融供給主體面向農村的貸款供給不足,且
3、主要為擔保貸款,抵押貸款品種缺失。農村金融市場上的貸款供給方目前主要有農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發行及非正規金融供給者。而這些供給主體能給予農村資金需求者的貸款供給量極為有限,且多為依靠政府擔保、貼息等優惠政策支持的支農貸款或高息的非正規貸款,資金使用效率低、風險大,不能符合農村資金需求者的需求4•農村“存易貸難”導致部分農村資金外流。農村不但不能從城市得到資金,而且本土資金也未能有效用於農村發展,而是大量流向城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農村在支持城市發展。最明顯的是郵政儲蓄銀行帶來的“虹吸”現象。而實際上其他農村金融機構如農信社由於自身的趨利性,也有此傾向。近年來,雖然郵政儲蓄銀行也開始發
4、放貸款,但貸款規模仍十分小,不足以改變這一趨勢綜上,農村融資難實質表現為金融機構面向農村的貸款供給不足,而其中極為突出的是抵押貸款品種的缺失、農村融資難深層原因探析對於農村融資難問題,可以從抵押貸款缺失入手來加以分析第一,農村無論是地域范圍還是人口都占很大比重,農業又是一個國傢的基礎產業,國傢歷來很重視,農民顯然是一個龐大的高潛力客戶群體,然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發放中還是排斥農村市場,寧願舍棄廣大的農村市場而擠進市場容量已近飽和且競爭激烈的城市市場,其中的原因發人深思。考慮到金融機構的趨利本性,理論上對這種金融排斥唯一的解釋是現階段狹小的城市市場給金融機構帶來的利潤遠遠高於廣闊的農村市
5、場,這是一種不平衡狀態,因此隨著金融機構的繼續進入,競爭的日益激烈,城市市場的獲利空間會逐漸縮小,城鄉利潤差縮小直至為零,此時達到均衡狀態。那麼,未來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是一個必然趨勢,隻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和一系列條件的滿足為前提。目前,我們看到的農村融資難與這種趨勢並不沖突,因為金融機構是短視的利潤追求者,進入城市是它們在目前條件下的最優選擇。因此,短期內農村地區存在的貸款中的金融排斥是我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而農村融資難是其產物之一第二,城鄉市場利潤差如此之大,與我的城鄉二元結構密切相關。就基礎設施來講,城市優於農村,這就為優質企業(對金融機構來講,是優質客戶)的進入和發展奠定瞭基
6、礎,而農村處於劣勢;就人群收入來講,城市一般人群擁有的穩定工資收入正好是金融機構看重的可以用來衡量信用狀況的標準,而農村人口擁有的農業生產性收入少、難以衡量且不穩定,金融機構一般不以其衡量農村居民的信用狀況;就城鄉居民所擁有的財產種類來講,城市居民擁有的房產、車產等產權恰好是金融機構比較歡迎的可靠抵押物,可以作為信用的代表,而農村居民手中的土地及土地上的房屋,卻因所有權歸國傢所有而受種種限制,不能用來抵押,也就不能作為信用的代表。僅從以上三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農村雖然地域廣大、人口眾多,但被金融機構認可的優質客戶極少,而其原因在於農村居民及農村企業手中竟無一種有效的信用證明或保證,其經濟學
7、意義上的信用和信用環境也就無從談起,金融機構對其產生排斥也符合常理。這實際上形成一種條件排斥,①條件排斥進而引發農村資金需求者的自我排斥。②以這二者為代表的金融排斥造成農村地區金融供給特別是抵押貸款供給主體的隱性缺失第三,農村無信用保證,並不是真正沒有一種可以作為信用保證的財產,而是由於金融體系不健全及制度上的不公平而導致瞭農村群體擁有的財產不符合金融機構的接受條件,實質是一種假性的“無信用保證”狀態,因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