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6例临床分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SMVT)临床较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很难在发病早期确诊。我院2005〜2013年收治6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丄一般资料本组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5〜73岁,平均56岁。2例进食不当诱发,其余4例无明显诱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时间7h〜20d,平均5d。呕吐者3例,均为胃内容物。血便者2例,腹胀者4例。合并肝炎肝硬化1例,心脏病2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
2、有手术史1例,脑栓塞3例。3例压痛不明显,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者2例,移动性浊音阳性者2例,肠鸣音减弱者4例。行腹部穿刺者2例,抽取液均为淡红色血性液体。2例当天即有白细胞计数升高,10.6X109/L—31.3X109/L,平均15.4X109/Lo4例D-二聚体升高,4例行腹部CT检?,3例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增粗,腔内高密度影,腹腔积液。强化扫描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5例行腹部B超检查,2例肠系膜上静脉不显影。治疗前诊断明确者4例。1.2方法本组有2例行手术治疗,腹腔渗液均为淡血性,1例为暗红色陈旧性渗液。
3、肠管坏死20〜180cmo1例行坏死肠管切除吻合,其余1例行坏死肠管切除,I期造痿,II期还纳,其手术方法如下:于小肠系膜根部做横切口,约5cm。小心分离并找出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触及血栓,游离出3cm近远端,用细橡胶管控制,以尖刀切开前壁lcm,可见血栓涌出,推挤近端血管,排除血栓。全身肝素化后,阻断近端,向远端注人尿激酶250万U,阻断远端。用5-0无损伤单丝尼龙线连续外翻缝合血管切口,排气后打结。热盐水纱垫处理血运可疑处肠管,20min后观察其血运有无改善。切除已坏死肠管,可疑血运障碍肠管外置,并空肠双腔造
4、痿。术后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昔、肝素、低分子肝素钠行抗凝治疗。其余4例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常用的药物有:①肝素,成人50〜60mg静脉注射,或6〜8h静脉滴注1次;②低分子肝素钠1mg/Kg,每12h皮下给药;%1低分子右旋糖酹500〜100mL静脉滴注,1次/d;%1尿激酶(1万〜2万)U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次/d;⑤潘生丁200〜400mg静脉滴注,1次/d;⑥罂粟碱30mg肌注,1次/6h(控制动脉痉挛)。抗凝剂与纤溶剂分别联合应用7〜10d,待胃肠功能恢复能进食后改用口服双香豆素类药物
5、,女口:苯丙酮香豆素钠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片、潘生丁等,维持用药3〜6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抗凝过程中监测凝血时间,使APTT维持在正常的1.5〜2.5{§[1-2]o2结果本组6例中5例治愈。1例转上级医院,未发生肠痿、短肠综合症、伤口感染及肺感染,抗凝治疗5例中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再形成。3讨论SMVT多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腹痛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可有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但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较轻,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多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D・二聚
6、体升高。本组有4例白细胞计数升高,4例D・二聚体升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常在发展至肠坏死,出现腹膜炎体征,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时才确诊。我们认为,凡急性腹痛、呕吐、腹胀而腹部?体与症状不符,或出现便血,腹膜刺激征及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特别是对于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20X109/L)或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糖尿病、高血压、手术史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病情允许,可进一步行B超、CT、血管造影检查。现已证实,对比加强CT扫描,可作为诊断静脉性肠系膜梗死有价值的无损伤性检查方法,可代替动脉造影。本组治疗前诊断明确者4
7、例,其中4例为CT确诊,其余2例术后诊断明确,B超也可以作为本病的检查手段,但其敏感性不如CT高,本组B超检出率33.3%(2/6)oCT和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可早期发现肠系膜血管内的血栓,特另ll是门静脉内血栓0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大都已造成肠壁出血性梗死,故肠切除仍是目前挽救生命最有效的疗法。文献报告,SMVT行肠切除术后复发率为20%〜30%,肠切除术后复发时间36h〜40d,平均11d,而且60%的复发灶在吻合口处,说明第1次肠切除不足。手术治愈率50%〜80%,药物治疗病死率20%〜90%。我们体会,肠
8、管切除范围应以切缘上下端有活跃的新鲜出血为准,并同时尽可能保留有生机的肠管。值得提出的是,本组手术病例中有1例行I期造痿,口期还纳,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笔者认为,I期造痿既缩短了患者经受的手术时间,又降低了术后发生吻合口痿、腹腔感染的几率,并且能通过造痿口观察切缘肠管活力,指导进一步治疗,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存活率。行I期肠吻合增加了吻合口痿、腹腔感染的几率及死亡率,因此I期造痿、II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