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

ID:46786278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_第1页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_第2页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_第3页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_第4页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摘要]日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14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予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炙廿草汤加味治疗心悸临床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关键词]心悸;炙甘草汤;疗效[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

2、74-4721(2010)11(b)-095-02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惊悸、怔忡,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已的一种病证,临床常呈阵发性,一般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及心律失常,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见。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1-2]o笔者2007年2月〜2010年1月,采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3、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144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悸”的诊断标准[3]。②证型诊断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③自觉心跳不安,症状持续发作>1周,间断发作>4周。④年龄在22〜70岁之间。⑤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冇严重心律失常(成对、频发、连续出现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或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动过缓(心率V40/min)者,或完全性及不完全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②合并

4、有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贫血者。③合并严重脑血管病及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共纳入144例,其中,男78例,女66例;年龄22〜70岁,平均(51.72±9.14)岁;病程1周〜8年,平均(2・9±1・4)年。将其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o1.2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炙甘草12g,生姜10g,桂枝9g,人参9g,生地黄40g,生白芍15g,阿胶6g,麦冬10g,麻仁10g

5、,大枣10枚。随证加减:心阴不足者,加柏子仁12g>五味子10g、酸枣仁15g;善惊痰多者,加黄连10g;心血不足者,加当归25.龙眼肉12g、白术10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5g>黄柏10g;心阳不振者,加龙骨10g、牡蛎10g、附子8g;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者,加茯苓158g.附子8g.白术10g;心血瘀阻者,加桃仁15g.红花10g、丹参20g、川茸15g;合并有高血压者,加钩藤2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五味子12g0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25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

6、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用量从6.25mg/dFF始,5〜7d递增1次用药剂量,每次增至上次剂量的2倍,连续口服4周。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治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消失;显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明显好转;有效: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未见改善,甚至加重。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2结果两组心悸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

7、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见表10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次数比较,观察组(316.17±116.84)次,对照组(453.56±132・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3讨论心悸的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但早在《内经》己有心悸症状的类似记载,如《素问?痹论篇》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卩益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心悸的病位在心[5]。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

8、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冇关,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6]。《丹溪心法》指出:“责之虚与痰。”《伤寒明理论?悸》巳“其停饮者,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因而临床以益气滋阴、补血安神、复脉定悸治之。炙甘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第一百八十二条中用治于“脉结代,心动悸”的经典名方,被丿力代医家所推崇。炙甘草、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