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

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

ID:46759833

大小:254.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_第1页
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_第2页
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_第3页
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_第4页
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必备秘笈--数学大题题型通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管卫东轻松考数学:高考大题中的通解思维当前教学上喜欢讲究一题多解,因为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做题思维和技巧,但是搏众高考中心今天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一解多题。数学大题表面上是很难,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经验总结,我们发现数学整个学科的解题思维基本上趋于一致,能够形成通解,使我们在数学教学上大幅的简化,甚至不需要刻意的思考。我们借助一下历年高考真题,看看是不是能够用一种方法或一种思维进行解答。这里,我们全部采用05~08全国I卷的最后一题,发现是数列、函数或不等式题,没关系,题型不一样,看看是否能用固定的思维

2、解法,解题步骤中存在什么样的共性:24x−7(05全国卷)已知函数f(x)=,x∈[0,1].2−x(Ⅰ)求f(x)的单调区间和值域;32(Ⅱ)设a≥1,函数g(x)=x−3ax−2a,x∈[0,1]。若对于任意x∈[0,1]总存在1x∈[0,1],使得g(x)=f(x)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001解析:本题看似式子复杂,但是第一问直接可根据定义去做,这个分数必须拿到。根据定义得出以下式子:2−4x+16x−7(2x−1)(2x−7)解:(I)对函数f(x)求导,得f′(x)==−到这步几乎大家都会,22(2−

3、x)(2−x)题目问的是的单调区间和值域,很多人看到这个式子不敢往下分析,其实仍旧跟据定义:令17f′(x)=0解得x=或x=.然后做表分析即可。【思考:凭什么令f′(x)=0?】22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11所以,当x∈(0,)时,f(x)是减函数;当x∈(,1)时,f(x)是增函数.22当x∈[0,1]时,f(x)的值域为[-4,-3].第二问很多人看题目就晕菜了,其实这道题即使你不会分析,大胆的往下做,就能把题目做对,我们思考下,题目给的条件和我们要求的差距点是什么?这道题的差

4、距点虽然较大,但是用这种求差值的思想是能一步步走下去的,题目给的是g(x),x1和x0,并且给了范围,要我们求解a的范围,要想求a的值,就必须列出a的表达式,a的表达式想要列出,就必须从g(x)入手,题目给的信息除了区间就没有其他能利用的条件了。既然题目给的是区间,因此我们不妨对函数g(x)求导,得22g′(x)=3(x−a).【思考:凭什么进行求导?目的是什么?】到了这一步,由于题目告诉我们a≥1,2所以当x∈(0,1)时,g′(x)<3(1−a)≤0.因此当x∈(0,1)时,g(x)为减函数,从而当x∈[0

5、,1]时有g(x)∈[g(1),g(0)].这个就是我们所要的缺失条件。到这里可能同学们清楚了为什么要进行求导,因为题目给了我们取值区间,要想求出a值,只要判断这个函数的增减性就行了,这就是条件差异弥补的推导思想。由于知道函数的增减性,就容易了,马上可列出a的表达式:22又g(1)=1−2a−3a,g(0)=−2a,即当x∈[0,1]时有g(x)∈[1−2a−3a,−2a].有人说这个不是表达式,还是个未知数,没关系,我们再用同样的思想去走,发现现在能利用的条件也异常清楚了(因为就这个没用上了):任给x∈[0,

6、1],f(x)∈[−4,−3],存在x∈[0,1]使得g(x)=f(x),110012则[1−2a−3a,−2a]⊃[−4,−3]2⎧1−2a−3a≤−4<1>即⎨⎩−2a≥−3<2>53解得a≥1或a≤−;a≤.323又a≥1,故a的取值范围为1≤a≤.2评析:这道题式子复杂,05年高考时候正确率非常之低,但是其中的解题过程并不复杂,思维方向也十分明确,只是考题将多个概念进行转换,条件隐蔽的相对较深。数学题的核心就是知识点与逻辑能力的结合,但是总的思想是异常相似的,几乎全部的解答题都可以用一个思维来做,就是“

7、条件差异弥补法”和“必要性思维”。所谓的“必要性思维”指的是要想获取某个结果,必须获得的前提是什么,多属于逆推,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这里我们总结出这道题的思维步骤和解题步骤:全部的思维步骤:1、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判断要我们干什么2、找出题目给的条件和我们要求的差距点是什么3、利用“找后补”或“找前提”的方式弥补出这个差距4、最终联系条件得出这个结论固定的解题步骤:1、直接根据课本定义得出结论(某类题注意取值分析)2、用求同存异的思想进行条件转换3、函数用式子变形推出结果(引申:若是证明,数列用数学归纳法)我们

8、来看下道题,是否能够套用以上结论:(06全国卷)设数列{a}的前n项的和n41n+12S=a−×2+,n=1,2,3,nn333(Ⅰ)求首项a与通项a;1nnn23(Ⅱ)设Tn=,n=1,2,3,,证明:∑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