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

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

ID:46744218

大小:7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_第1页
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_第2页
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_第3页
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_第4页
资源描述:

《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研究1屮国屮医眼科杂志1999年第9卷第4期谢立科黄少兰张明亮李波张健曾明葵摘要目的:观察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止斜丸治疗组(38例)和针刺治疗纽(34例)。止斜丸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止斜丸3次,每次9g;针剌治疗组患者每天1次,每次3〜4穴,用平补平泻法。两组治疗结杲与辨证论治疗的43例患者的治疗结杲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7.36%,82.35%,81.39%。经三棱镜检查治疗后斜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

2、0.05或PV0.01),止斜丸治疗组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o结论:止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关键词:正斜丸麻痹性斜视麻痹性斜视(paralyticstrabismus)是以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而引起的眼位偏斜,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眩晕,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眼病。为眼科临床常见病,多一眼发病,起病突然,患者往往因严重的自觉症状而影响工作及生活(1),属风牵偏视(2)等范畴。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木病的疗效,1995年我们在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资助下,自1996年1月到19

3、98年10月观察了正斜丸治疗本病38例患者临床疗效,并与针刺治疗组及我院1985至1995年本病的辨证论治组住院病例相比较,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对象共分3组,其中A、B组用计算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①正斜丸组(A组)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7.64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天,平均34.48天;38例中上直肌麻痹6例,下直肌麻痹3例,内直肌麻痹6例,外直肌麻痹18例,上斜肌麻痹1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右眼21例,左眼17例。病因:糖尿病者5例

4、,高血压动脉硬化4例,脑梗塞5例,感冒后患者6例,外伤者4例,肿瘤术后2例,原因不明者12例。%1针刺组(B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47.15岁;病程最长4.5年,最短3天,平均32.64天;34例中上直肌麻痹4例,下直肌麻痹3例,内直肌麻痹5例,外直肌麻痹18例,上斜肌麻痹1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右眼19例,左眼15例。原因:糖尿病者4例,肓血压动脉硕化4例,脑梗塞4例,感冒后患者6例,外伤3例,肿瘤术后2例,原因不明者11例。%1辨证分型组(C组)43例,其

5、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6.5岁,平均48.23岁;病程最长4.7年,最短4天,平均33.65天;43例中上直肌麻痹5例,下直肌麻痹4例,内立肌麻痹7例,外XL肌麻痹22例,上斜肌麻痹1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右眼19例,左眼24例。原因:糖尿病者6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者6例,脑梗塞者5例,感冒后患者6例,外伤者5例,肿瘤术后4例,原因不明者11例。以上3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2)①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②眼球运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

6、方向运动受限;③第二斜视也人于第一斜视如;④复视,双眼视一为二(复视象检査确定麻痹肌);⑤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叶。1.3中医症状分类(2)①风邪袭络:目偏斜、复视、发病急骤或伴眼疼、头痛发热,舌红、苔薄,脉弦;②风痰入络:目偏斜、复视、头晕呕恶,舌红、苔腻,脉弦;③肝风内动:突然目偏斜、头晕耳鸣、面赤心烦、肢麻,舌红、苔黄,脉弦;④外伤瘀滞:外伤后口偏斜,或佇胞睑、白睛瘀血,眼疼,活动受限,视一为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1.4治疗方法A组:正斜丸组成:娱蚣、僵蚕、全蝎、制白附子、黄英、党参、秦芫、红花、

7、防风等,山湖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药剂科生产。服法:每次9g,每天3次,有糖尿病者配合使用降糖药物,有高血床者配合使用降压药。B组:针刺主穴:睛明、球后、攒竹、瞄子?NFDA3?。配穴:鱼腰、合谷、承泣、阳白、太阳、足三里。针法:眼部穴位与肢体穴位配合,每次3〜4穴。针法:平补平泻。C组:辨证分型治疗:①风邪袭络:治宜祛风通络,方用牵正散加味;②风痰入络:治宜健脾化痰、祛风通络,方用止容汤加味;③肝风内动:治宜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④外伤瘀滞: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1.5疗

8、程1周为1疗程,连用4疗程。1.6观察指标1.6.1三棱镜检查:治疗前根据眼位、代偿头位,烛光红玻璃法确定麻痹的眼外肌。川三棱镜检查斜视度数,每疗程均复查斜视度。1.6.2治疗询后眼位照相,对比眼位改变。1.6.3主症记分对比及记分原则: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无症状0分。复视:根据复视象检查。复像与真像距离确定复视程度。重:大于30cm:中:15〜29cm,轻:14cm以bo眼斜:角膜映光法测斜视度。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