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恒先》首章释义【论文】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论文】

ID:46730196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论文】_第1页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论文】_第2页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论文】_第3页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楚简《恒先》首章释义上海博物馆1994年入藏的楚简,小有道家著作《恒先》,自见诸报导以来,久为学术界所期待。现在该篇已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书内公布,无疑很快会得到众多学者的讨论。这篇简书共13支,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是非常难得的。内容更非常重要,由于文字古奥,说理乂相当玄妙,需要较长吋间才能有基木的认识。这里只就其开头一段略作讨论,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恒先》最初几句,可称为首章,都写在第一支简上。下面录出释文,其间已定论的字直接用今通行字写:恒先无冇,韦書、虚。甲大吐書,大書;虚,大虚。自灰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Q全篇以《恒

2、先》为题,即因首句从“恒先”开始,这和《论语》的《学而》等等一样,是古籍通例。但是“恒先”在此应当连读,作为一词,这是因为如李零先生指出的,“恒先”见于长沙马土堆帛书《黄帝书》的《道原》篇[①]。帛书《道原》开始说:恒先之初,迥(洞)同大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混混)梦梦,未有明晦。这里的“先”字,整理报告释为“无”[②]。该件帛书的“先”、“无”两字,写得难以区别,我把它改释为“先”,是由于就在同帛书的上两行[③],有“柔节先定”句,“先”字写它完全相同。现在有了《恒先》的“先”字同下面“无”(写作“無”)字对照,问题便清楚了。“恒”与“常”通。所以“恒先无冇”即“常

3、无冇”。《庄子•天下》云: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济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前些吋在荆门郭店楚简《老子》所附文字屮看到《太一生水》,我曾引用上述《天下》一段,推测它可能是关尹一派的遗说[④],因为《老子》虽有多处讲“一”讲“水”,却没有“太一”以及“太一生水”,《太一生水》章乃是《老了》Z后的一种发展。“常无有”也是这样,《老了》有“常(恒)”、“无”、“冇”等概念,而不曾说到“常无冇”。“建Z以常无冇,主Z以太一”,已经是道家较晚的学说形态了。宵、虚”是对“恒先”的描写

4、。李零先生已说明,“电‘字并不从“樸”的声旁。关于这个字的释读,详见刘钊先生的论文《利用郭店楚简字形考释金文一例》[⑤]。西周金文,宗周钟有“匚攣”,禹舸作“口伐”,兮甲盘和2003年眉县杨家村所出口(佐)盘作“口伐”,字均应读为“践”,《恒先》此处的“刁必然也是音通相假。我觉得,“农在这里当读为同属从母元部的“全”。简文下面说“全,大全”,“大全”见《庄子•田子方》,所谓“天地Z大全”,是大家熟悉的。“宵”可读为“静”,也可读为“清”。考虑到《恒先》后文有“虚宵为一”(类于帛书《道原》的“虚同为一”),“清虚”见于《淮南子•主术》,似以读“清”更好。简云“清,大(太)清”,

5、“太清”见《庄了•天运》、《淮南子•道应》。“虚,大(太)虚”,“太虚”见《庄子•知北游》。“大全”、“太清”、“太虚”等道家特色的词语,都见于《庄子》夕卜、杂篇,《太一生水》的“太一”也见于外、朵的《徐无鬼》、《列御宼》、《天下》等篇。按庄子的活动年代,主要在楚威王、怀王时期,《先秦诸子系年》估计其生卒年为公元前365—前290年[⑥]。《庄子》夕卜、杂一般认为庄子后学的作品,与之在词语上近似的《恒先》的著作时间也不会太早,推想为战国中、晚期Z间,公元前300年左右或甚至更迟一些,应该是恰当的。“恒先”即大全、太清、太虚,也就是道家的道。“恒先无有”,如何演变成万有,这是一

6、个宇宙论的问题。简文说:“自厌不自忍,或作”,“厌”意为足,“忍”读作“物”,训为满。道木无有口足,但不口满,于是有所生,出现了“或”。“或”是什么?需要先把《恒先》首章后半通读一下,才能明白。简文云:“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Qp”“气”与“有”对称,气无形休,有是物质。“始”与“里j(往)”也对称,“qy读为“宦,《广雅•释诂》云“归也”,故始是开端,廖终结。需加说明的,是简文原作“有始焉有財•未有天地”,这里“期下脱去一重文号。“有始焉有口丫下断句,另以“耳

7、(往)者未有天地”起下一章。“往者”意思是过去,古书常见[⑦]。由“恒先”而有“或”,有气,

8、有有,有始,有往,这一序列当对照《淮南子•天文》所说: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故曰太昭(始)。道始于虚霧,虚霧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在《天文》篇中,道始于虚霧即无,相当《恒先》的“无有”,而在虚霧和气之间是“宇宙”,在“恒先无有”与“气'之间是“或”。不难看出,“或”和“宇宙”彼此相当。在道家学说中,它们是类似的概念。《恒先》后面也讲到“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更印证其在宇宙论上同《天文》的相近。“或”应读作“域”,这个词其实也是从《老子》来的。《老子》二十五章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