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27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6
《《聊斋志异》的亲情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聊斋志异》的亲情研究一、引言《聊斋志异》虽是述奇记异之作,却是多具人情,对夫妇人伦婚姻爱情、孝道、家庭和睦等家庭伦理有比较深入写照和思考,既有对家庭伦理的沦丧的批判,也有对闪耀其间的美好人伦的褒扬。蒲松龄的伦理思想虽还不能脱离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范畴,也还夹杂着封建主义的糟粕,但由于其自身体验的深刻、体察的入微和思想的通达,在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上萌生出超越时代的新的观念,体现了一位平民知识分子的独特思考和认知。二、主题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网上搜集的,
2、主要是关于《聊斋志异》全本,《聊斋志异》的注释类书籍,《聊斋志异》点评类书籍,以及和主题相关的文章和书本。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如下:对人与人的亲情,人与狐怪,狐怪与狐怪,三种亲情观的分类,主要通过通读《聊斋志异》全本完成,主要是通过朱其铠的《聊斋志异》全本,还有中华书局的《聊斋志异》全本。进行分类后,再筛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章和片段。例如《贾儿》就是人与人之间亲情类别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孝是贯串于《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
3、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正是这一点孝情,成为婴宁一切言行的指南。但是应指出,婴宁生于幽谷,实是农民的儿女,她的报恩孝道不是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两全”忠高于孝的孝道,而是农民的“养儿防老”2理想的孝道。农民身处穷僻尤其重视劳动,非只为继承香烟重
4、视男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女婴的批判。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关于分类之后的分析,通过参考一些点评类的书籍,通过冯镇峦的《聊斋志异》点评本,但明伦的点评本,以及任笃行的点评本,找出相关评点,进行分析研究。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指出蒲松龄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鬼说狐,抉发出了《聊斋志异》创作的最基本的经验;对这部小说的虚构性质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并在小说评点史上第一次指出了浪漫主义小说所
5、具有的真实性不是生活真实或事理真实,而是情理的真实;还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阐述了文言小说集兼收笔记与传奇的合理性及其审美价值。冯镇峦先生的这句话让我产生了研究这种特殊亲情的冲动。关于《聊斋志异》的亲情研究在国外的研究状态,我主要参考了藤田祐贤,《八木章好.聊斋研究文献要览》俄国《聊斋志异》的翻译家和研究者阿列克谢耶夫的一些论文,在一些语言的组织与应用方面,我参考了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聊斋志异》家庭伦理题材小说与蒲松龄的家庭伦理观研究,马瑞芳解读奇书《聊斋志异》,以及文化星期五的聊斋新赏(网上)通过对这些参
6、考资料的综合分析,我渐渐对《聊斋志异》亲情研究有了大致的认识纵观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就是儒家家庭伦理的形成史。蒲松龄作为接受传统教育的儒家知识分子,其伦理思想本质上属于儒家伦理思想的范畴,不可否认,蒲松龄的家庭伦理思想中也包含着许多封建的落后的东西。但瑕不掩瑜,其作为平民知识分子的通达,又使其能够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桎梏,产生思想的突围和超越。《聊斋志异》中所透露出的进步思想,既是明中叶以后启蒙思想的产物,也是蒲松龄进步民主思想的结晶。当他以这样的思想观照社会人生时,这时的蒲松龄就像一个通情达理的智者。同时蒲
7、松龄接受的儒家思想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他的思想、情感,限制着真性情的流露,这又使他时常露出封建卫道士的面孔。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恰恰真实地传达出蒲松龄对家庭问题的思考。三、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在《聊斋志异》亲情研究方面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也是非常值得去写的在蒲松龄的笔下,人狐虽属异类,但其交往却极为自然谐调,甚至充满亲情。同时,“出于幻境、顿入人间”的笔法,又把冥冥彼岸与现实人物融为一体,忽彼忽此,阴阳交错,仙凡相通。如此多的亲情佳片,就像一个宝库,等待我们去挖掘。[参考文献]2[1]藤田祐贤,八木章
8、好.聊斋研究文献要览[M].(日本)东京:东方书店,1985[2]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M].北京:中华书局,2005.[3]蒲松龄.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2):545.[4]张友鹤辑校三会本.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7-147.[5]吴树平《十三经》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6]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聊斋志异》家庭伦理题材小说与蒲松龄的家庭伦理观研究[7]蒲松龄著,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