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改革-拿什么让学生探究?

新课程教学改革-拿什么让学生探究?

ID:46723185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新课程教学改革-拿什么让学生探究?_第1页
新课程教学改革-拿什么让学生探究?_第2页
新课程教学改革-拿什么让学生探究?_第3页
新课程教学改革-拿什么让学生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改革-拿什么让学生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教学改革一拿什么让学生探究?新课标极力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四年來,尽管越來越多的老师已经意识到了让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老师该选什么内容让学生探究,怎么选择以及为什么选这些内容让学生探究等问题,在一线的教冇教学实践活动屮仍然明显存在。在本文小,我们想谈谈白己对中学语文探究活动开展的一•些肤浅认识和体会。先看下面这几则听课过程屮搜集到的教学案例:案例一、一位老师上《唐雎不辱使命》,中冇“休祓降于天”这个句子,这位老师赞同课外资料上把“休”和“袒”处理成偏义词组的说法,认为书上注释成并列词组是不准确的,于是要让学

2、生在这两者中间做一帝探究。这位老师把课堂组织得井井有条,庄严神圣,学生讨论过去讨论过来最终没有定论。课堂却不无活泼热闹。案例二、一位老师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读到“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H我感觉“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读起来非常拗口,于是建议同学们把“身”字后面的逗号标到“行”字的后血,并且让大家反复琢磨反复体会,然后再讨论和探究他的标点与课文的标点Z优劣,最后述亲口从语气、语义、语法等方面进行阐述论证。案例三、还有位老师教李商隐的《锦瑟》。他先让同学们朗读全诗,然后问学生该如何理解这首诗。同学谈

3、了自己的看法后,老师抓住机会抛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说历來诗家和学者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分歧,然后把刘敘《屮山诗话》的“情诗说”、冯浩《玉溪牛诗歌笺注》的“悼亡诗说”、《细素朵记》中的“咏物诗说”以及张采玉《玉溪生年谱汇笺》中的“述志伤世说”和盘托出,发动学生参与谈论,讨论完毕,课也就上完了。比案例一二老师“高明”和“进步”的地方是,案例三屮的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也没有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似乎体现了新课程的某些要求。案例一和二中,执教者是不是有邯郸学步、过犹不及的毛病呢?其实,这引出了一个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在新课标条件

4、下,是不是什么东西、什么内容都可以拿來探究-番、合作一番呢?是不是只要这节课上备有学生讨论的内容、又让学生参与讨论了这些内容就算是真正合作过了、真止探究过了?也不用问这些内容应该不应该、值得不值得去讨论、去探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在想,如此探究,与孔乙己讣孩子们探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呢?案例三存在的问题则显得隐秘些。执教者选取的内容本身是具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只是晦涩艰深的李商隐诗拿來给中学生探究,是不是太难为了孩了们?学术界尚存争议的东西,就这样轻松干脆地抛给十多岁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也太不负责任了?如此引导学生探究学

5、习,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即学生已经懂得了这首诗的大意。事实上,在那节课上,学生并没冇真正搞懂诗的大意。可见,前后Z间存在逻辑上的矛盾。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这位老师让学生以“探究式''学习方式来理解这首诗。他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來教学这首诗。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自己对选择探究式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做法。先说说哪些问题不貝有探究讨论的价值。首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先搞懂它“是什么”,然后才能回答“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Z类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简单的“是什么”的问题都拿來让学生讨论,比如探究《祝福》是不是选口《彷徨》,“愚公

6、年且九十”中“且”字意思是不是“将近”Z类的问题,就显得没冇必要。也许冇人认为教学中不存在如此简单的做法。不过,我们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屮,确实见过老师让学牛讨论“胡屠户”是不是很势利、很虚伪之类的问题。因此,我们反对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分轻重主次,随意让学生讨论问题的做法。我们并不认为所冇问题都具冇探究的价值。英次,“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问题也不是都有探究讨论的必要。比如,老师已经介绍了莫泊桑创作《我的叔叔于勒》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在分析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之示,还让学生讨论探究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再次,一

7、•些大多数学牛都会认同的问题。如学完《应有格物致知梢神》后,让学生探究学习化学物理需不需要实验精神,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学生十有八九会答“需要”。答案是众口一词的问题,其讨论探究的价值不人。这道理就像数学课上让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物理课上让学牛探究阳光是不是七色的一•样,实属没有必要。最后,超出了学生认知和接受水平的问题。探究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养成动脑筋、善思考、愿探索的习惯。如果我们违反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任意拔高知识接受者的认知水平,让探究临空架设在虚无之上,学生学得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反而挫伤了他们原

8、有的求知欲望,徒增畏难情绪。这不是适得其反了吗?比如让初中学生去探究召陵六骏的基因,去考证桃花源究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下一页木文章共2页,当前在笫2页上一页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