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摘要:日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其屮对照组30例,为鼻导管常规吸氧+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结果:30例呼吸机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C0PD的
2、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11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作用,疗效肯定。关键词:无创呼吸机COPD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35-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并发的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是我国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较高。近年來,利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方法逐步推广,为评价和认识无创通气技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
3、竭中的作用和地位,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判断,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7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治疗前
4、给予全面检查,确定使用无创呼吸机不会产生禁忌证(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心律失常,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气道大量分泌物等)。治疗前所有患者:Pa0250mmHg,18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随机将所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屮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4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8岁。两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较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例如给予解痉、吸氧、平喘、祛痰、抗感染、营养支持、低流量
5、吸氧、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每天给予氨茶碱0.25g,氨漠索60m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100〜250ml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4d;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鼻(面)罩式无创呼吸机,给予口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在治疗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防止呼吸道狭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并调整固定带,使其有良好的松紧度,不会引发患者的不适,并且做到不漏气,采用S/T(压力支持/压力控制)呼吸模式,调整呼吸频率为14次/min,将吸气压(IPAP)设置在6cmH20范围,间
6、隔>5min,每次2cmH20逐渐上调至12-20cmH20,递增到患者能耐受且舒服为止,呼吸压(EPAP)维持在6〜8cniH20范围,吸氧流量一般为2L/min,通气治疗时间每次为2〜6h,根据情况每口可以通气治疗2〜4次。在呼吸机管道与湿化器连接时,注意设置湿化器的温度,使呼吸机近端气道的温度达到约34°C,维持呼吸道纤毛活动的生理需要。应用呼吸机的同时做血气分析,观察临床症状及各项实验指标,治疗期间,据患者病情状况,调整参数,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将动脉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并保持,在治疗期间,严格防范并发
7、症的出现。1.3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选取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的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控制,体征得到缓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得到有效纠止,pll值、Pa()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02较治疗前下降,部分患者有面部潮红不适,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但无其它显著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值低于对照组,Pa02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屈于一种
8、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最重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特征性症状足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有效时间内未及时治疗,因小气道狭窄、阻塞或塌陷,肺泡内残气量增多,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及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及阻塞性通气不足),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