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52226
大小:68.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治疗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治疗临床体会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南山分院154100【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6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袞竭的患者,依照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53名患者,另一组是对照组53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方法展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普通方法的基础上再选择应用无创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上述所有患者的病情都有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方面数据都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2、lt;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的方法基础上,再选择应用无创呼吸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病情,使得患者最大程度的减少痛苦,另外无创呼吸治疗不会对患者自身很大的伤害,所以临床上完全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治疗临床上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比较多,但最为常见的应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种类型的疾病最为典型的临床特征就是气流受限,其中明显表现就是肺通气功能出现了严重的障碍,此种病症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都非常重视。若慢性
3、阻塞性肺疾病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则就会出现呼吸衰竭的问题,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患者的生命会受到极大威胁。所以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袞竭病症,如何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非常关键。选文选取106名患者,其中有53名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了无创呼吸治疗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探究过程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选取106名患者,上述患者经过检查均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研究人员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53名患者,其中有30名男性患者,有23名女性患者,最低年龄是55周岁,最高年龄是75周岁;另一
4、组为对照组共53名患者,其中有32名男性患者,有21名女性患者,最低年龄是54周岁,最高年龄是74周岁。两组患者在各个方曲都没存明显差别(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分析。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平喘、祛痰以及鼻导管吸氧等方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无创呼吸机对艽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对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艽生命体征,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以BIPAP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吋所选择的模式为S/T模式,所设定的通气参数为,吸气压为8〜15cmH2O(lc
5、mH20=0.098kPa),呼气压为3〜5cmH2O,氧流量设定为4~5L/min,在对患者进行l~2h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行血气分析,并监测其生命体征,对结果数据进行记录。3、统计方法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二、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都要比治疗之前冇很人好转,但是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要由于对对照组患者,而且数据差异明显,具奋统计意义p<
6、;0.05o具体结果见表1。表1两组血氧张力、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情况比较(x±s,mmHg)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三、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支气管炎,奋些情况下也有可能是肺气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因此患上更为严重的肺心病或者是呼吸衰竭病症。此种病症的引发与冇害气体火量吸入冇着直接的关系,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也有十分高的病死率,具权威数据统计,发病率已经超过9%,接近10%。至今为止,医学学者依然没冇探究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具体病因,但
7、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有一定的关系。现如今己经探明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因素,即环境因素,比如长期吸烟、大量吸入粉尘、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等,另一种是内部因素,即患者自身素质,如遗传因素、在胎儿、婴儿等某一个阶段出现了发育不良的问题,由此导致患者患上了此种疾病。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
8、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呼吸衰竭主要病因有:呼吸道病变,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