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01715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概念圖應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概念圖應用策略1=1摘要闡述概念圖被廣泛應用於概念獲得教學,但實驗教學不僅是技能的獲得過程,也應該是一個概念和知□的獲得過程,而且是通過實驗研究和發現主動獲得概念和知□的過程。將概念引入探究性實驗教學可以明顯提升學生的探究水平和知□水平,是值得推廣的教學策略。關鍵詞概念圖探究性實驗教學教學策略生物學教學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碼B概念圖利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理論等,把人腦中的隱形知□顯性化、可視化,便於人們思考、交流、表達。它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達知□結構,能有效呈現思考過程及知□的關聯,引導學生進行意義建
2、構。使用概念圖進行學習,學生可以積極地對關鍵字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並和教師積極對話。概念圖還非常有利於開發學生的空間智能。因此新課程改革對概念圖進行瞭積極地推廣,為教學改革註入瞭新的活力1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引入概念圖的必要性新課程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出現的各種概念圖,廣泛應用於獲得概念的教學,如拓展延伸概念、建構物質的結構組成模型、梳理生理變化過程、組織概念復習、勾勒知□結構圖等。可是,探究性實驗教學不僅是技能的獲得過程,也是概念和知□的獲得過程,而且是通過實驗研究和發現主動獲得概念和知□的過程,首先,探究是以知□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過
3、程。探究的內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受到學生的知□基礎、能力水平和身心發展水平等各方面條件的制約。其中知□基礎又是學生能力水平建構發展的基礎,因此,探究中問題的提出、變量的確定、方法的選擇等首先離不開學生已有的知□基礎其次,科學包括科學知□和獲取知□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隻有通過自身的探究活動,才能真正掌握和感悟到的科學真諦。探究並不是生產科學知□的科學研究過程的簡單重復,而是科學生產過程的典型化、簡約化第三,《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於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要求中明確提出瞭“分析問題,闡明與研究該問題相關的知□”、“用準確的術語、圖表介紹
4、研究方法和結果,闡明觀點”等對“知□”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現有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學生從中獲得的往往是實驗本身的能力,僅是關於本實驗探究的知口,而不是完整的知□結構,換句話說,不知道新獲取的知□該如何和自己原有的知□相整合。而概念圖在知□的表征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引入概念圖是很有必要將概念圖應用於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在探究實驗的教學中運用概念圖以及由學生自主構建概念圖,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驗技能,掌握科學的方法,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同時能回歸對生物學基本概念的內涵及外延認□,深入實現教學目標
5、中的“知□”目標2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應用概念圖的策略筆者在一般的探究性實驗教學中融入瞭新的元素首先,在問題的提出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概念圖梳理探究中可能涉及到的知□(包括陳述性知□和程序性知口),既為探究準備好知□基礎,又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探究中獲得知□在原有知□結構中的地位。因此在這一環節中,筆者引導學生采用概念圖,將舊知□作為先行組織者,為探究準備好知□基礎,在新舊知□之間找到聯系點和沖突點,這樣學生就能順利地提出問題,找到變量瞭其次,增加瞭通過概念圖豐富和完善知□結構進行交流的程序。學生在探究活動結束後,將活動中獲得的新知□與舊知□進行整合,豐
6、富完善自己的知□結構,並通過概念圖的形式呈現、交流,進一步完善。概念圖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供合作學習平臺,促進學生進行對話與合作,加強學生對知□的意義建構,共同建構知口其一般步驟如圖1所不根據以上分析,筆者構建瞭如圖2所示的策略需要強調的是,本流程設計的重點不是探究過程本身,而是在探究活動中如何應用概念策略達成模式構建的教學目標。概念圖在該模式中主要應用於兩個階段:①在問題的提出階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梳理原有知口,查閱相關資料,構建概念圖,找到問題並確定研究變量:②在實驗探究後,利用概念圖,將探究獲得的新知□納入原有的知□結構中3研究
7、案例分析筆者對於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應用概念圖的策略進行瞭實踐研究,順利完成瞭多個教學案例的實施。這些教學案例是按順序進行的。由於教師、學生、科目相同,采用縱向比較發現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改進、驗證教學模式有效性和可行性。限於篇幅,僅選擇其中一個教學案例"一”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進行簡單介紹(重點介紹其中應用概念圖的部分)教學實施背景與準備:(略)教學觀察、實施過程:(1)問題的提出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創建概念圖舉例,如圖3所示(2)主動探究各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參考教材有關內容,並根據本小組提出的問題,分析課題要素中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
8、量有哪些以及如何控制等,如圖4所示。接著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學生交流討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