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52789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合作及探究学习引导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及探究学习引导方法【摘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论述了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方法。【关键词】新课改,合作探究,学习,引导,方法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这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去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关注学生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
2、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去和学生商量。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
3、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成功。2•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
4、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七年级语文中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学时,由于有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等课文的学习积累,学生们对文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应着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分小组推选代表之作,自我组织,加以展现。当学生们的故事、小品、课本剧、诗朗诵……紧扣着主题“我爱文学”一一展现出来
5、时,我们不得不为之喝彩。虽然,有些还不够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是随处可见的。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同样,在七年级语文的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教学中,学生萌发了一个念头:出一本关于该书的专集,以此来呈现自己对该书的初步理解。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任务。于是,学生把小组合成了大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广泛阅读,上网查询,寻找相关内容,并发动小组同学自我创作。教师与
6、学生一样也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讨论封面设计方案、专集栏目安排、成员分工合作等问题。当一本本手工编制、还显稚嫩的专集出炉时,相信师生间已真正达到了互动、互惠。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也学到了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他们优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长处。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3•要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
7、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的解释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也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不作结论,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探究性的问号。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求解答。学生的这些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新颖,应该给予肯定。有时一些见解有偏颇,也应该给予引导。例如,学习写作单元《从生活中找“米"》,知识短文中写到:我们要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的场景
8、和人们的举止神态。当教师在强调观察人物应从外貌、动作、语言等入手,从中抓住人物的个性时,学生中有人提出: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特征的,不是静态的外貌描写,而是动态的人物语言和动作,并以《“诺曼底”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