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探究性学习

刍议探究性学习

ID:46647984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上传者:U-7604
刍议探究性学习_第1页
刍议探究性学习_第2页
刍议探究性学习_第3页
刍议探究性学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刍议探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刍议探究性学习燕山中学阮永方关键词;科学探究,自主性学习,教育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研究方式自主地参与知识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过程。全口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化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为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枳极探究化学变化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白信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教育理念。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牛又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我认为;整个过程离不开“问”——“■思”——“做”……“探究的体验”四个环节。一、“问”即“疑问”俗话说;“小疑则小进,人疑则大进”。没有疑问学生就不知去探究什么,探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疑问”是探究的起点。为此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在情景中发现疑问,激发求知欲。如何激疑,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方面工作。1、充分揭示知识背景,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研究者,就要将传统的面向结论的教转变为面向过程的教。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揭示知识的背景,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学牛面前充分展示,让学牛去领悟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如;在学习《空气成分》一节前,可介绍舍勒、普里斯特里、波义耳、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牛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互动”,首先是教师根据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全课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本节课所要形成的新的概念或规律或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往往不是马上能够I叫答的,II的是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通过设置的系列阶段问题(阶段问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已提出。它 组成课堂一个乂一个新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最后利用得到的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学牛的疑惑点学问与疑问是紧紧相连的。可以说,学问来自疑问。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一个布道者,学生也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半半的群体。山于学牛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事物,每个人的认识也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把握学习的难度。当发现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普遍存在疑惑时,就可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变换适当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对学化來说,疑问是学习的必经Z路。对学生个体与知识来说,学习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没冇疑问的学习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无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疑惑才有思考,有思考才会走另一条路去实践(探究),有实践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二、“思”即“思维”“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探究活动应伴随着活跃的思维活动,能在问题怙:景屮或教师启发下主动地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具有对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论证的意识,即点燃了学牛思维的导火线。为此我认为”假设法”是启开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假设法”可以刺激和保持学牛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注意力,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本内容的领会、理解,可以刺激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还可以使学牛知道科学中求得知识的方法。例如;初中课本中对于铁的性质讨论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书本上冇三个设置的实验,然后通过实验结果來得出铁生锈的原因。学生仅仅是接受老师的实验的结论,缺少深入的思考,而运用”假设法”可将教学过程改成如下;首先启发学牛考虑H常牛活中遇到的铁牛锈的各种情况,如;放在潮湿的铁器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器不会生锈,涂了油漆的铁器不易生锈等。再经过引导,让学牛充分讨论后可以提出下述三个假设;(1)、铁牛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铁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铁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3)、铁牛锈是因为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说正确,则在干燥的情况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锈。如果第二个假说止确,则铁在水屮并和空气隔绝的条件下铁就能生锈。如果第三个假说止确,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 在此棊础上,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第一个实验,将洁净的铁钉放于干燥的试管里,并用塞子塞紧;第二个实验,把经过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的铁钉用塞子塞紧,不留一点气泡;第三个实验,将洁净的长铁钉放入试管(一端固尬靠在试管底壁)并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试管里只有少暈水并在试管的外壁上标明水的位置,放置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第一第二个实验中的铁钉都不生锈,而第三个实验屮不仅铁钉生了锈,而H试管里的水面约上升了原试管容积的五分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水和空气(只是其中的氧气)共同対铁的反应是生锈的原因。这样,学生自己经过分析、综介的思维过程解决了铁生锈的原因。而H比起书上的实验更进一步证明铁的确消耗了氧气(由水而上升约五分Z—可以证明)。让学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把知识掌握好。因此,我在演示实验前总喜欢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猜i猜,作出假设。当然,问题的假设和实验方案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往往要通过学生议一议,想一想,猜一猜,其至学生可以为一问题争得面红而赤,才能得到一个较科学的假设。三、“做”即“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是--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讣学生按照口C设计的方案,选择恰当的仪器、试剂、操作、验证并得到结论,从操作表彖到操作概念到熟练运用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口头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其至胆量。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终身有益。同时通过“活动与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牛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牛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例如;如何区分无标签的一瓶蒸佛水和一-瓶饱和食盐水?学牛-不以为然用硝酸银溶液即可(操作验证)。接下來提出,如果没有硝酸银溶液呢?你能找出至少三种方法吗?此时学生出乎意料。老师鼓励学生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一切可行方法。“静”,出奇的“静”,接下來是同学们议论,其至是争论,很快得出多种方法。如;1、测导电性,2、等体积测质量法,3、测密度法,4、尝味道法,5、蒸干法,6、浸入新鲜蔬菜法等---并-一加以实验验证,学生□然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因此设法去让学生“试一试”,“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验一验”在活动屮探究出的知识才永远难忘。四、“探究的体验”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是一-种能动学习、超前学习、口主学习,是带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学习,是一种十分有魅力的学习。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题,克服了以往学习中的依赖性、滞后性、受动性、实现了学习状态从他律到口律, 从消极到积极的根木性变化。它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极大地满足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探究学习还是一种尝试问题和面对•问题的学习。它以问题核心展开又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结。问题性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决尬探究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学牛学习的心理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任何思维都是与问题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i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止激发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止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激情和冲动,也才能真正让学生领略到学习活动无穷的刺激、乐趣与魅力。显然,这种感受的获得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学习原本是有趣味的、舒适的、人文的、诗意的、享受快乐应是学生持久而稳迢的向往。学习,作为一门科学和-门艺术,它集真、善、美于一体,是规范性、情感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强调学生学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多元化,使学生如珍惜生命一样热爱学习、渴望学习、品味学习,如品味人生一样体验学习、享受学习。这是教育应有的胸怀与境界,是一种冋归,也是i种走向。总之,探究性学习离不开“问”一一“■思”——“做”一一“探究的体验”四个环节,四者缺一不可。切忌“问而不议”,“议而不思”,“讨而不论”“论而不争”,“做而不探”,“探而不究”,“究而未果”。亦即须将四个环节创造性地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平吋的教学工作中,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享受到智慧的力量、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激情、探险究的魅力……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本义。二00二年七月参考文献:全H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知新著一一《化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一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朵志、2001、10江苏教育研究一一杂志、2001、1-3期2002、1-5期《人民教育》——杂志、2001、10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