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28807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临床医师考点之决定分娩的三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师考点Z决定分娩的三因索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临产后的宫缩能使宫颈管短缩消失、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和胎盘娩出,其特点有:(1)节律性: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2)对称性: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均匀协调地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向了宫下段扩散至全了宫。(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4)缩复作用:收缩吋,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米越短厂2•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娩出胎儿重要辅助力量,还可促使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部在盆腔进彳亍内旋转,也助胎头仰伸及娩出和脸盘娩出。二、产道产道是胎儿娩岀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1・骨产道(1)骨盆入口平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翳耻缘,后方为駅岬。%1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111点至紙岬前缘正屮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lcm,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1入口横径:左右骼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o%1入口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2)骨盆最大平面:此平面
3、为骨盆腔内最宽大部分,无产科临床重要性。(3)中骨盆平面:即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有两条径线。%1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约为ll.Scmo%1屮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4)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紙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ll.Scmo%1岀口横径:也称处骨结节间径。两处骨结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是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具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1出口前矢状径:平均值为6cmo%1出口后矢状径:能尾关节至坐骨
4、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为8.5cm若出口横径〈9cm,测出口后矢状径,两径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5)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1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屮点的曲线,%1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o若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2•软产道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1)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下段由子宫峡部形成。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cmo了宫肌纤维的缩复——上段厚,下段薄——形成环状隆起一生理缩复环。(2)宫颈的变化%1宫颈管消失:%1宫口扩张: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的结果。
5、(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阴道粘膜皴製展平,会阴体变薄。三、胎儿1•胎儿大小在分娩过程屮,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索之一。(1)胎头颅骨:由两块顶骨、额骨、颍骨及一块枕骨构成。通过颅骨轻度移位重亞使头颅变形,以利胎儿娩出。(2)胎头径线:①双顶径:平均长度约9.3cm;②枕额径:胎头以此徨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约M.3cm;③枕下前凶径:平均约9.5cm。2•胎位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吋为纵产式(头先露或臀先露)。矢状缝和囱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3•胎儿畸形胎儿发育界常,如脑积水、联体儿等,由于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第二节
6、枕先踞的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佇盆各平而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血,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1)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2)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3)胎体伸直伸长;(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3•俯屈原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肚提肌阻力,变胎头衔接吋的枕额周径为枕下前凶
7、周径,以适应产道。4.内旋转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丽后径相-•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5•仰伸胎头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仰伸,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为复位。前(右)肩向前向屮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眉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5•胎肩及胎儿娩出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