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88725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5
《“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活动化阅读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活动化阅读教学策暁2004年启动的新一轮的高屮课程改革,给阅读教学带來了很多的变化,构建“生本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耍任务。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呈现岀百花齐放的态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常态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阅读教学屮的问题1・“越俎代疱”解析式教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追求讲深讲透,不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口C的体验与解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没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无法实现独立自主地阅读与鉴赏。2•“以练代读”应
2、考式教学。把阅读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经典文木变成了一个个训练题目,用训练代替阅读、鉴赏。如果想让学生不喜欢语文,有一个最简单与直接的办法,把每一篇文本都变成训练题,用所谓的“学案”的形式组织成以高考的考点为主的训练题。3•“人文读本”班会式教学。单纯地把文本当成了人文读本,进行人文教化,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把语文课上成了班会课。如《我不是个好儿子》。忽略了文本用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人到中年对亲情深切的体悟,把课堂变成学生述说自C的亲情故事。“语文课本不等于人文读本,语文教学不是纯然的人文教化,其中更重要的是借
3、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达到对文本之美的深刻感悟”,我们需要“咬文嚼字”式的语文课,因为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代表一种生存状态,隐藏着无尽的意味。4•“自主阅读”放羊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被学生牵着走,教师对阅读教学缺少规划与预设,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加以评价,一味地鼓励学生个性的鉴赏,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来看,出现了“伪探究合作”式的合作学习,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从上述四个突出的问题來看,第一个问题是典型的“多讲少学”型教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悟的少。第二、三、四个问题是“伪'少教多学'
4、型”,看似老师少教,但却以牺牲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前提的“少教”,或以学生无指向、低效的学习为结果的“少教”。带着对问题的反思,以及对“少教多学”课题内涵的研究与思考,我们对青岛地区在课改以來阅读教学方面成功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反思了不合乎阅读规律的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课程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与目前语文教学前沿理论的指导之下,寻求阅读教学的变革,努力打破I口的教学模式,实施了活动化阅读教学策略。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培养语文能力。教学策略主要有:四步诵读教学模式、问题组导引阅读
5、教学、主问题导引式阅读、课题研究式阅读、层级式阅读教学、读写双翼式阅读教学,等等。下面介绍三种主要的阅读教学策略,即主问题导引式阅读策略、课题研究式阅读策略、层级式阅读教学策略。二、阅读策略1•主问题导引式阅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质量无疑对阅读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主问题导引式阅读策略”主要是在课堂中根据文本在文体、内容、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设计或是有思维含量的、或是富有诗意的、或是有情趣的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主问题,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在研读、思考与表达的课堂实践活动屮,在对主问题思考、探究、解
6、决的过程中领会文木的内涵,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主问题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提出: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文本特点,精心设计文本阅读的主问题;二是学生从阅读的初体验出发,提出自己最想解决问题,再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文本阅读的主问题。主问题提出可以从很多的方面人手,可以从文本自身的“矛盾”、题目、对文本不同的评价观点、文本的空白点等角度进行质疑提问。以下从3个课例角度谈阅读策略。课例在进行《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从题H中发现问题,学生提出如“我”是谁?“我”冇一个什么样的梦
7、想?“我”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梦想?“我”的梦想能实现吗?等问题。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从这些问题人手自主阅读文本。还有一种设计是“这篇演讲稿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说一说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很大,但可以引导学生对演讲稿的结构、内容、语言、主题等多方面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演讲稿的特点。课例2:一位老师在执教《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文本阅读的切入点:钱钟书先生在文中说“《伊索寓言》是不适合做儿童读物的”,作者是要否定伊索寓言吗?借此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观点?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要从文中対几则寓言的分析人手来看伊索的观点
8、与作者观点的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最后一段中的关键性语句如:“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等来理解作者实际上是借否定伊索寓言来否定现实社会的不完美的观点,以此来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表达对构建完美理想的社会的追求。这些问题是从文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