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

ID:46499206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4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_第1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_第2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_第3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_第4页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雷超明单位:四川省夹江中学分校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考试科冃: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考试分数:2014年3月9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姓名雷超明题号分数签名123单位四川省夹江中学分校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地理)452014年3月9日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地理教学与教材研究考试卷得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地理位置在小学地理知识体系小的地位作用及其教学要领。答:在影响某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一般把位置

2、的因素放在首位。由于地球的形状、地表的起伏状况,使光、热、水等在地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组合分布,这就直接影响了该区域其它要素的组合特征,某两个区域间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者在地表上所占据的位置不同。位置对人文地理影响也是明显的。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地理位置是阐释区域特征的出发点。位置不同,充填其内的内容和内容的组织不同;位置不同,产生相应的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的位置特点可以概括区域的基本特征。地理位置是编制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依托。学生掌握了事物的位置特点有利于

3、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概念。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传授地理位置知识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2.简述区域比较的作用及其一般思路。答:作用:认识区域间的差异及某个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常常要借助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区别区域间地理现象的特点和性质,分辨事物的程度和级别,找出区域间差异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一般思路:要素现象或本质的比较:通过对地理要素(或部门)其全部或部分现象及性质的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差异最大的现象或性质,得出差异性的结论。类型和结构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门)的各种类型在区域内的比重与其他区域作比较

4、,取比较大小顺序或比重最大的类型或成分作为表征差异性的结论。状态或过程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门在区域的变化状态与别的区域作比较,找岀它的特征性状态,以明确区域差异。3•简要归纳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区域地形特征的认知结构。答:地形特征的认知模式:(1)地形类型(为主)一一(2)地形分布一一(3)地势变化对于某地所处的地形位置,应了解其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如果与山脉有关,还要看是在阴坡或阳坡、迎风坡或背风坡等。根据这些地形位置特征,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植被特征等。4•简述为什么地理学习在学生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

5、解能力发展方面貝有独特价值。答:学习地理,要经常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如课文、图片、图表、表格、图解和地图等;要练习怎样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进行访问、理解二手资料和运用统计数据;要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此一探究过程将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难、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作出判断、作出决定、解决难题、齐心合力参与集体工作、知行合一。这样,地理对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有特殊贡献。二、论述题(每小

6、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地理学习冇助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试举例论述。答:地理学的综合性强。它十分重视在区域内把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综合在一起研究,力求有效地反映它们的地理位置、空间类型、变化和发展规律。“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与无机、人文与自然、过程与关系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地关系研究必须从整体中观察事物的特性,从各种事象的互相关联中把握整体属性。“这一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逐渐学会从地理要素之间、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

7、系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从总体特性上进行探究,去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上的成因联系,这种形式的学习,会使学生形成注重整体的思维品格。举例: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成为酸雨区,酸雨区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0%o我国南方还出现了大片的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根据调查和监测,我国

8、的酸雨区面积还在扩大。酸雨不仅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