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ID:46464668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_第1页
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_第2页
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_第3页
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_第4页
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范辛(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541002)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前些天到一市属重点中学听了一节《动量定理》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材处理都不错,听课的老师都感觉这节课上得虎头蛇尾。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两种情景中(无摩擦力及有摩擦力)顺利地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了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在后半节课,教师似乎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匆忙将一道经典例题用演示文稿投影出计算公式、运算结果(附: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

2、有多大?),没有交代利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甚至为何取垒球为研究对象及球的状态都没有分析,也不交代返回动量和初动量为何有正负之分,只是利用公式演算出平均作用力。接着进入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释课前引入实验:鸡蛋从某一高度自由落入铺有和未铺有面粉的透明玻璃器皿中烂和不烂的原因。对鸡蛋的受力分析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对公式t=O-(-mv)中的符号问题一定是模糊不清的。这样的一节课,可谓是容量大,教师一言堂,学生无机会暴露错误,无生成无思维的撞击,听课的老师担心,学生真能掌握吗?也许在今后的习题教学中,学生经过多次的错误,教师的多次讲解可以掌握,但这样的教学其有效性必然是

3、低下的。由于“高考升学率”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知识传递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有其市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由“知识传递型”的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具备发展的功能有些教师以为通过加大教学密度,加大习题教学量,教学效益就会提升,对学生而言其掌握密度能正比增大吗?或通过挤占学生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以获得眼前的高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

4、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习应是学会、会学、乐学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其形式而言,有效教学强调内在发展。传统教学过分追求外在发展,即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过度的外在发展,导致内在发展受损。以前的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应当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上述《动量定理》这一节课,执教者虽讲了几道习题,列举了许多事例,由于教师对主体的忽视,没能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这种缺乏思维过程的教学看似走捷径,把形

5、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公式套用,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丧失了发展的功能。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用公式解题;若能让学生在没选取正方向求动量的变化量时出错,引起新旧知识的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探求的欲望,也就具有了发展的功能。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当注重知识思维过程常听到学生的抱怨:“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都牢记在心,但考试时却无从下手。上课时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学生将物理的学习理解为知识的记忆,对实验、模型、物理科学思想、方法无法领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就是低效的。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

6、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就物理概念、定理、定律本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却是简洁、现成的结论、公式、符号。课堂教学绝不意味着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又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唯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这样的知识教学也就具备了发展的功能。为此,教学中要强调:展示物

7、理概念和规律发生、形成的客观过程,把知识的发现过程返璞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即概念的形成过程、命题的产生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被提出的过程和规律被揭示的过程,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欲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多侧面、多角度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意义。上述《动量定理》这一节课,执教者设计了让学生推导定理,似乎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例题教学中呈现出的是学生只需按老师传授的套用“方法”解题,用习题教学进行课堂的堆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