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50041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化策略研究论文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化策略研究》作者:于伟良单位:太和县大庙中心小学联系电话:0558-83553892014.2[摘要]: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研究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的研究活动。因此,我们选择了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算法多样化”这一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主题词]:校本教研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正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就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
2、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强调了三个基本理念,即: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研究回归实践。因此,我们选择了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算法多样化”这一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校本教研中如何进行算法多样化研究的。一、问题的提出: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对算法多样化的问题还有诸多的困惑。即: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等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算法。怎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怎样在算法多样化中
3、体现学生的个性?算法多样化就一定是尊重学生,学生想怎样算就怎样算吗?算法多样的同时要不要对算法进行优化?算法多样化就是一题多解吗?带着诸多的问题,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积极进行这个问题的研究。二、校本教研解决了我们的困惑教学实例一: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8页(北师大版)《买铅笔》(课前教研将买铅笔的情景改为买牛奶)15-9,你是怎样计算的?生A:老师,我用数小棒的方法计算的。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去掉,这样容易些!生B:我认为只要知道9+6=15,就能算15—9=6。生C:10—9=1,1+5=6。这样最快,我喜欢用这种方法来计
4、算。生D:我是15里去掉5等于10,再从10里面去掉4等于6。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5—9的办法,在计算的时候,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孩子们,咱们把刚才的故事表演一下好吗?谁能一次从15瓶中拿走9瓶牛奶?(强调是“一次拿走”)。师生共同表演,从15瓶牛奶(10瓶装在有10个格子的盒子中,盒外放5瓶)拿走9瓶的情节。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与交流后大家发现,只要从一盒(10瓶)中取出一瓶,然后将盒子抱走(9瓶)就可以了,最简便。即10-9=1,1+5=6。本课教者先是让学生寻找15-9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假如让
5、学生想加法算减法的话,就必须“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的熟练化。但这一知识刚学完,全体学生达到熟练化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节课上学生发现将15-9转化成5+1这种方法是最简便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促使学生发展。当老师提出“谁能一次性把9瓶牛奶拿走”时,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学生在那一刻形成积极索和创造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有了新的领悟。通过教学实例,我们对算法多样化有了这样一些理解:(一)算法多样化的含义《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谁》)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
6、算方法的多样化。”可见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什么是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指在计算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因此在一个群体中就有多种算法,其本质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个人用一种自己的方法解题。(二)、尊重算法多样化学生生活的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而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的方法,有些方法并不高明,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是却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这里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算法多样化的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7、,因为算法的选择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在本文初所谈到的教学实例中,课后调查几名学生:学生B选择了“做减想加”,学生C选择“破十法”,学生D则选择另外一种方法。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学生B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所以在做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用“做减想加”的方法非常有效;学生C以前接触过心算,但学得不是很好;他父亲教他有“破十法”,而他的好朋友却“补数法”算得非常快,这一些情况不断地影响着他。于是他总在这几种方法中摇摆,经过痛苦的“斗争”后,他最终选择了“破十法”。而学生D由于很多同学都用“做减想加”,因此他一开始是倾向于“做减想加”,但由于自身临其境
8、的基础较差,对这种思考的方法接受就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领悟过程,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适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