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

ID:46426073

大小:7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_第1页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_第2页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_第3页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_第4页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摘要:隨著全球髙新技術產業區的快速發展,集群化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要區位特征。文章對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進行瞭初步研究,找出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就此提出瞭促進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和建議關鍵詞:常州;髙新技術産業;産業集群;發展戰略一、引言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啟動瞭“863”計劃,掀開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序幕,先後創辦瞭一大批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發展瞭高新技術產業。目前,這些區域已經成為我國髙新技術産業發展的主要基地,並形成瞭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

2、和環渤海地區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走廊。近幾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崛起。2008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産值、總收入和出口總額分別達到58322億元.60000億元和4156億美元。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是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二、常州高新技術産業集群發展現狀產業集群作為一種世界各國經濟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集群由於持續的創新而顯現出競爭優勢,已經成為區域發展甚至國傢發展的動力源泉。21世紀以來,在市場化進程的推動下,常州高新技術產業從轉變區域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經濟增長質量起步,不斷發展壯大

3、,產業特色日益凸顯,產業集群初步形成首先,經濟總量不斷增大。2009年常州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産業完成現價產值2886.95億元,比2008年同期增長14.5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的48.29%o實現産品銷售收入2842.42億元,同比增長15.18%;出口交貨值354.71億元,同比下降7.27%;完成利稅總額243.77億元,同比增長20.01%;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726.27億元,同比增長22.67%。其次,初步形成瞭支柱產業和産業集群。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瞭以新科電子、沖電氣軟件、常工電子計算機等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以

4、髙博能源材料、福派博克高分子材料、聖戈班技術材料等為骨幹的新材料產業,以寶菱重工、天合光能、小松工程機械等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技術產業和以千紅生化制藥、莊臣同大、常茂生物化學工程等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等四大支柱產業。2008年,支柱產業實現產值占全區産值的90%以上,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2300多傢,過10億元企業達到38傢,過億元企業總數達到243傢。民營資本進區辦企業並在全區經濟總量中占有相當比重,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據統計,常州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科技企業占八成以上,並且大多分佈在各個科技園區內,相對集中在計算機、軟件、電子

5、通信設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形成瞭這些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群。一些民營科技企業以具有較髙科技含量和市場前景較好的科研成果研發起步並實現瞭快速發展。1997年以來,國傢科技部、國傢計委和信息產業部批準髙新區建立的國傢級軟件、新材料和電子信息三大技術產業基地已經成為催生產業集群的有效載體。最後形成瞭自身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已有8000多名高科技人才向區內聚集,其中碩士、博士5000多人,留學歸國人員800多人,全市所有科研院所均與企業開展瞭產學研合作,成立瞭近200個研發機構,其中包括幾個國

6、傢級工程技術中心,設立瞭高新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後技術創新中心,開發瞭一大批具有一定特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科技產業化成果。累計開發高新技術産品和項目2500個,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項目占總數的90%以上,經科技部評估,常州高新區技術創新能力在全國排第3位三、常州高新技術産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產業集群的聚合度較底當前,常州髙新區在眾多產業發展瞭近幾千傢企業。統計顯示:2009年常州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産值5978.7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總產值2887億元,均比2008年同期增長瞭15%。其中總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50

7、傢,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30傢,寶菱重工、天合光能、新科電子等幾傢企業稅收超過億元。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和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實現總收入2535.43億元,産業集群的規模效應已經顯現但從産業集群角度來看,企業集群化程度較低。雖然大的産業有企業數千多傢,小的產業也有數百傢企業,但點到骨幹企業大傢都能認同,而數到特色產業人們在概念上仍然會停留在骨幹企業,因此,産業集群展示效應不清晰。從產業鏈的延展角度來看,企業間橫向聯系較少。龍頭企業產業鏈向周圍企業的協作性延伸不夠密切,很難看出大產品形成過程中專業分工的網絡化循環,更沒達到快速促進龍頭企

8、業及相關產業鏈成熟的境界。此外,從產業集群形成機制來看,首先,統領市場的大宗核心産品為數不多,即使有少數産品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其零配件部分也往往是區外購進多而區內配套少。其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